赵忠祥:我的性丑闻被蹂躏

2013/7/20 15:57:36 作者:佚名 来源:女物娱乐网
赵忠祥要出新书,然而书未出新闻先至。作为文化人是很看中名分的 怎么会让不喜欢的人名留在著作中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媒体又提起饶颖的事。《华夏吟友》的主编王成纲评论我的诗,如我赠周怀民那首《题周怀民先生赠〈芦荡图〉》:

  赵忠祥要出新书,然而书未出新闻先至。媒体爆料他将在以后的书中讲述与饶颖的官司。为此,记者前日与赵忠祥长聊了这事的前因后果。他解释新书《岁月缤纷》是一部自己多年学习诗、书、画的集成,并愿意提供后记在本报提前发表。他还否定了先前媒体报道的真实性,谈到以后写书,赵忠祥说:“我凭什么让我将来的著作中出现一个我非常不喜欢的人的名字呢?”

  作为文化人是很看中名分的 怎么会让不喜欢的人名留在著作中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媒体又提起饶颖的事。怎么会这样呢?

  赵忠祥(以下简称“赵”):我接到上海一位记者的电话。他第一句就问我,听说你新出一本书,书里提没提你跟饶颖打官司的事?我说我的书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没考虑写这事。他就问我以后还有什么创作,我说我会有一部回忆录。他一听回忆录就很敏感,说回忆录会不会提她?我跟他用一种比较虚的回答方式,说我回忆录既有我人生的成功,也有我人生的欠缺,既有我胜利的喜悦,也有我的坎坷和辛酸。总而言之,我人生的成就辉煌,以及我的风风雨雨,我都会在我的回忆录当中去直面它。

  我想这应该很含蓄地把我想说什么和不说什么讲清楚了。借着我的叙述,揣测我可能会写什么我没有意见,但是你不可以说,我说了我要写饶颖和我的官司问题。要知道一个人写一本书,特别是作为一个文化人,他是很重名分的。在我书里出现的故事、情节是由人物组成的,这些人物无论是我的朋友,抑或是我的“敌人”(强调加引号),或是有恩于我,或是曾经很深地伤害过我的人,只要我觉得他们有尊严和人生价值,我就会提到他们。有一些人不值得我把他记录在我的书里,我干嘛要给他们去树碑立传?我凭什么在我将来的著作当中,出现一个我非常不喜欢的人的名字呢?我有必要这样做吗?你用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来想都会持我这样一种心理。如果你是我很亲近的朋友,也会告诉我,你的书里不要提谁谁谁。我现在不能去说我将来一定会写什么不写什么。我不高兴的就是我没有说的话你不能给我编造出来说是我说的。

  还有人提问说“你既然曾经声明过你不认识饶颖为什么还去写饶颖?”第一我没有说去写,这都是记者给我带来的麻烦。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不认识的人难道就不可以写吗?这种问法在逻辑上站不住,很荒唐。

  媒体企图伤害我 我不愿意对簿公堂

  青周:说你新书中将写与饶颖的官司内容,是这个上海记者写的吗?

  赵:我查了一下,是陕西的一个记者写的,太离谱了,他没采访我。上海记者写的稿子虽然有的语句描述重了一些,但他没有提饶颖两个字。陕西那家媒体,他的标题就很恶毒,标题是《赵忠祥出书讲述性丑闻》,说我将把自己的性丑闻和与饶颖官司的来龙去脉,写进新书里。这完全不是一个记者应该做的事儿了。如果你说你觉得赵忠祥可能会这样我都不去怪你。但他说是采访我,从我嘴里说出来,你想作为任何正常人的思维可能说出这样的话吗?

  青周:你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诗书画文,你觉得自己哪一项最强?

  赵:我觉得我的画可能会更好一点,在很多的拍卖公司都会有我的作品。绘画界的人对我的笔墨还是有比较好的评价的。我的诗你看过后,你要真的问我,我很坦率地说,写出这样水平的诗来,在文化界应该不多。因为古诗词的格律是很严谨的。《华夏吟友》的主编王成纲评论我的诗,如我赠周怀民那首《题周怀民先生赠〈芦荡图〉》:

  碧透湖光入画图,

  晚风轻浪野舟孤。

  长空千里悬明镜,

  短楫几回抛夜珠。

  老树参差连江有,

  烟波飘渺到山无。

  与谁今夕能邀醉,

  宿雁芦花近可呼。

  他这样说:经反复研磨,不仅格律上无可挑剔,且章法严谨,喻情于景,字珍句宝,词彩飞扬,尤其“宿雁芦花近可呼”既是眼前景,又是心中情,可谓神来之笔……这首诗这次收录在我的新书中。

  后记 不知道年轻人喜不喜欢

  青周:除了接受别人对你的褒奖,你会喜欢听别人对你新书的批评意见吗?

  赵:观众来信给我的解说和主持提意见,我年轻的时候很害怕,觉得自己做不下去了。当我有了一定资历,听过表扬多了以后,我就会对那些批评很反感。我说你这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吗,要不你来试试?等到我到了现在的阶段,我觉得我就是给大家评头论足的,说我不好是肯定会有的,夸我好我也未必就很好。

  我的书也一样,包括拿出后记来登在你们报纸上,我仍然存在一种求教心理,希望读者校正。《岁月随想》我刚出的时候各界对我的评论非常褒扬的,我当时也自认为我这么多年做语言文字工作,不觉得自己会有缺陷,当一年以后风向转了,很多人都攻击我的书,批评我的时候,真有点受不了。今天看起来,当时我还真的不够谦虚,通过岁月的磨练,我今天觉得任何时候任何人提出任何问题,即便我不能接受,我也应该觉得人家是好心,应该看到自己的不足。有的时候当别人提出一些学术上的指摘以后,我们不太容易能够很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容易去辩解,正确认识自己是最难的。

  我在你们媒体发一个我的后记,我不知道现在青年人读不读这样的东西(笑)。

  《岁月缤纷》——代后记

  拟古风

  浮生能几日,忆旧每关情。

  拂尘轻叩案,洗砚羡月盈。

  积成书满箧,缤纷半世名。

  云端聚风雨,绿蔓抚红英。

  花间莺声小,山外雨未晴。

  潜心临古帖,着意习诗经。

  气随心念走,神同天籁清。

  薄雾觉细浪,金风入边城。

  野犬饥仍吠,家驴倦不鸣。

  岸柳掩新月,塘荷露秋声。

  晚岁充良驷,白头吹竹笙。

  朝观江海阔,夜闻孤雁惊。

  仰望河汉垂,颔首计归程。

  远方有古径,与谁联袂行。

  雪旁见山雉,棚后松照明。

  前路仍尽力,励志书蓝琼。

  犹若故旧在,幽梦到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