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
1999年可以看做是羽佳人生的转折点,她作为中加“晨间音乐桥”文化交流项目的交换生前往加拿大卡
王羽佳在练琴
尔加里蒙特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
2001年,开始跟随陈宏宽和Tema Blackstone学习。也就是从这时起,她开始一个人在国外打拼。年少的羽佳独自在外,无时不刻不牵动着身在北京的父母的心,可是他们知道,雨燕必在风雨中才能成长。仅仅过了两年,这个当初稚嫩的孩子已经能够独自处理所有的事务,学习和生活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表现出惊人的高效率。她的钢琴进步速度非常快。
2002年,15岁的王羽佳获得美国阿斯本音乐节协奏曲组大奖。之后王羽佳搬到费城,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跟随Gary Graffman继续学习钢琴,并于2008年从柯蒂斯音乐学院毕业。
名师
格拉夫曼也是郎朗的老师。他是一位神奇的人物,格拉夫曼的身上集合了钢琴教育家、演奏家等诸多身份,他广泛地结识各方面的人脉,认识很多著名的指挥、经纪人。
他在音乐上,更在事业上给予王羽佳强大的推动力。格拉夫曼是开启王羽佳艺术生涯的一把钥匙,王羽佳说道:“他现在八十高龄了,但还在演奏音乐会。事实上,我听他的音乐会比听他的课要多。他的音乐会都非常精彩。格拉夫曼秉承了俄罗斯学派的伟大传统。在教学上,他并不在具体的音上细扣,而是给我一个风格上的指导。最重要的是,他给予学生自由,同时又引导他们到他所预见的充满想象的音乐世界中。他更像是一个向导。”
高徒
而王羽佳也像所有贪婪的学生一样,从各个方面汲取营养。我们的时代积累了无数历史上钢琴家的演绎记录,特别是那些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大师,那些我们与浪漫主义的光辉岁月的强有力的联系。
“从音乐上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霍洛维茨和拉赫玛尼诺夫”,王羽佳侃侃而谈:“拉赫玛尼诺夫留存下来的自动钢琴记录的‘录音’,虽然也许并不太可靠,声音显得些许古怪……但是穿透那些密密麻麻的穿孔卡带,传达出的是拉赫玛尼诺夫对于音乐充满了无限丰富灵性的处理,每一个乐句都是那么富于创意。之前听过无数遍的乐曲,在他手下却重新焕发了生气,一个个新鲜的音符流淌而下——要知道,在20世纪初,他的演绎便如此的大胆而新奇,这是非常令人惊叹的。而霍洛维茨更是一位纯粹的‘钢琴上’的大师,能够将钢琴运用得如此纯熟,每一阙音乐、每一种乐感都是那么毫不费力地表现出来,同时注入了丰富的个人感受,他的天赋令音乐作品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他们的演绎对我常常具有魔幻般的启示。源源不断地激发着我的灵感,激励着我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