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蔷个人资料老公照片及她的演唱会全部歌曲

2013/11/5 16:17:53 作者:佚名 来源:女物娱乐网
张蔷 1967年生于北京。中国内地流行乐代表人物,传奇性天才巨星;20世纪80年代流行文化符号性标志。她的歌声风靡大街小巷,被誉为“迪斯科女皇”、“无敌电嗓”。以性感、率真、阳光的演唱方法与演唱风格,开创了流行乐艺术的新范式。

  人物经历

  1985至1987年,张蔷在中国歌坛的影响可谓深远。但除了发行唱片外,张蔷的身影没有出现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与中国歌手的晚会路线大相径庭。主流媒体的冷落并未影响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这并不意味着张蔷的演唱有局限,相反却奠定了她唱片歌手的地位,张蔷的唱片拥有大量拥趸者,除了曾经的“铁杆歌迷”以外,还有二十几岁的新一代年轻人。听了她的歌,便知道她绝对是有这个自信的。

  张蔷说:“20多年来,我录制了30张专辑,而且嗓音几乎和好多年前没什么变化,这方面我非常自信,但舞台经验确实少得可怜。当初不知道什么缘故,不知惹恼了谁,乐坛几乎全面将我封杀,什么演唱会呀、电视台呀,根本不可能上。除了录音棚为喜欢我的歌迷录制专辑外,我很难出现在公众面前,甚至很多我的歌迷到现在都只是通过磁带封面认识我,还不知道生活中的我到底长啥样。”

  正是这种打压,这位至今排名中国唱片销量榜首的歌星,在几年后退出歌坛,远走澳大利亚。当她再次出现在歌迷面前时,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难怪有歌迷表示:“等了20年啊,张蔷复出开演唱会,算是还了我们歌迷和她本人一个公道。”张蔷说:“我能站上舞台为歌迷歌唱已是很不容易,我想,不如用说话的时间来多唱些歌,报答热爱我的观众,毕竟他们已默默支持、等待了我20多年……”张蔷对她的歌迷感到有些歉疚。

  就在2008年1月中旬,中央电视台《见证》栏目播出了《风起张蔷》专题,称她的专辑销量远远高于邓丽君——国家级电视台第一次肯定了她在中国流行乐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物评价

  张蔷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内地流行乐坛最早的歌星,上世纪80年代的“迪斯科女皇”。16岁出道,爆炸头,蝙蝠衫、紧身裤;一张笑得有点俗气的脸;一副尖尖、亮亮、赖赖、甜甜的嗓子;一首首叫人听得欲罢不能的金曲……一个前卫的邻家女孩;一个风靡大街小巷的天才巨星;一个另类且令人振奋得瞠目结舌的传奇人物。张蔷赋予了时代符号性标志。

  触摸一个年代最流行的歌手和歌曲,似乎是通往一代人心灵记忆、把握一代人心灵脉搏的捷径。张蔷以及她的歌,还有她当年神话一样的惊人成绩,是让80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至今不能忘怀,依旧津津乐道。那个年代的禁忌和叛逆,那时青春的躁动和狂热,竟然全在一个仅仅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张扬的打扮和独特的声音里了。随着时光荏苒,似乎只写在流金岁月的历史中,作为对记忆的重温。但当张蔷带着灿烂的笑容,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才发现,即使没有那样的历史,张蔷极具穿透力和震撼力的独特嗓音仍旧可以在新的时代再一次唤醒人们的耳朵和心灵,点燃年轻、闪亮的眼睛,让青春的舞步在她的歌声中尽情飞扬。

  张蔷是中国内地流行乐坛代表人物,上世纪80年代的“迪斯科女皇”,风靡大街小巷的传奇性天才巨星,赋予了时代符号性标志。张蔷音色与演唱风格均独树一帜,首开先河。张蔷也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歌星,1986年4月7日,作为有影响力的国际歌坛新星受到美国《时代》周刊的专访,张蔷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女歌手”,总共入选的6位世界歌手中,唯一的中国流行歌星,全球销量排名第三,位列华语乐坛“歌中皇后”邓丽君之前。那时她不过是个17岁的小姑娘,她以每月两张唱片的速度出专辑,每张专辑都能在市场上卖出数百万张的骄人成绩。她出过30张专辑,共销出二千多万张,成为至今中国乐坛无人能打破的纪录。

  艺术特色

  张蔷的声音独特,演唱风格独树一帜,她的嗓音和歌曲,在今天,依然是独一无二的。她的音乐一响,就会让人有一种想跳舞的冲动。张蔷是“劈”着嗓子把歌唱得像武侠想象中的《笑傲江湖》曲一样的女孩,给我们带来了满满当当的流行金曲:《那天晚上》《害羞的女孩》《潇洒地走》《好好爱我》《凉啊凉》《星期六》《恼人的秋风》《请留下来》……都是那么深刻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对于大多数歌迷来说,只要听到好听的歌便是他们的福气,那个年轻、好嗓子、激情的张蔷把这些歌唱出多么富有个人的特色。

  张蔷的名声建立在她出版的大量盒带和惊人的销量上,出道26年,发行30张专辑,销量2千万张,坐拥万众歌迷,根本无法将张蔷简单地归为怀旧歌手。张蔷的歌曲至今广为流唱更加显现了其音乐的可听性和经典性,成为绕梁不去的天籁。在张蔷这些简单平实、朗朗上口的歌唱中,可以找到亲切和温暖,找到心里最愉悦的情感,找到那些久违了的记忆。

  张蔷的音色个性极为突出,有着丰富的层次,尤其是富有感染力的鼻音和喉音,使得她的歌声具有强烈的听觉刺激力和心理冲击力。同时,她也是当年的歌手中最多的演唱动感十足的舞曲风歌曲的一个,这一切在流行歌曲刚刚兴起的中国歌坛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她几乎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流行文化的标志,也由此把张蔷的名字留在了那一段历史上。

  1987年,张蔷在事业最辉煌时期赴澳洲留学,后结婚定居香港。1988至1992年,张蔷以每年一张专辑的速度保持着与音乐近距离的接触。

  1996年,张蔷离异后返回北京,出版了首张摇滚风格的专辑,次年推出《习惯寂寞》。两张专辑收录张蔷个人创作的10首作品,这标志着张蔷开始了创作歌手的行列。张蔷擅于写情歌,灵感来了,20分钟就能出一首歌。

  主要活动

  1986年,张蔷参加了郭峰等人在首都体育场举办的《让世界充满爱》“全国百名歌手演唱会”

  2000年,张蔷被列为“不可或缺的人物”参加CCTV第一期《同一首歌》节目。一曲《爱你在心口难开》唤醒了无数歌迷尘封的记忆。

  2001年,张蔷发表了复出的第一张作品集《尽情飞扬》,在第一时间内,主打曲目《尽情飞扬》《秋天的玫瑰》便出现在全国各大排行榜首位。这标志着张蔷再度冲击歌坛的序曲已经拉开。

  2002年12月,张蔷《冬天的咖啡》专辑发行。

  2004年,《张蔷1985-2004》第三十张纪念专辑出版。叱咤歌坛二十周年张蔷个人演唱会唱响北京。

  2011年,《醉蔷音·张蔷金曲北京演唱会》

  2012年,《醉蔷音·张蔷全国巡回演唱会》

  2013年,张蔷签约摩登天空。

  首开个唱

  揭开面纱

  2008年1月12日,张蔷揭开了出道歌坛20多年来的神秘面纱,举办了第一场个人演唱会;第二天,她在中国流行音乐榜星光之夜酒会上,宣告全面复出。

  尽管当年曾是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第一位中国娱乐界人物,尽管被许多音乐评论家称作中国流行乐的标志,张蔷在公众甚至在热爱她的歌迷中,都显得异常神秘。据张蔷歌迷会会长小亮介绍,现场近一半观众来自北京以外的省市,很多歌迷都是冲着“一睹张蔷真面目”而来。

  歌迷落泪

  从上世纪80年代迪斯科串烧到新专辑里的欧洲舞曲,一连30多首歌,张蔷将她柔媚的中音与金属般的“蔷式”高音发挥得淋漓尽致,整个北京展览中心剧场在耳熟能详的曲目带动下,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迪斯科舞厅。歌迷像乘坐过山车一样,举着荧光棒一边喊着“张蔷,我爱你”,一边止不住落下眼泪。台上鲜花几乎堆成小山,保安人员不得不数次劝阻上台献花的观众。

  演唱会结束后,一位歌迷说:“那是我青春里的歌声,一晃20几年过去了……到现在我还完完整整地保存着当时的磁带。大概张蔷的歌声里有种刺激人神经的东西吧,反正听了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不过,我就特爱这声音、这感觉。”北京媒体一记者说:“这才叫音乐!现在很多歌星都是炒作在先,如果用真声连唱30多首歌,能到张蔷这样的水准,我就服。”一些歌迷大惑不解,一位张蔷的老“粉丝”说:“她歌声中流露出来的潇洒和磁带上的‘爆炸头’,让我总以为她是一个个性特别张扬的辣妹。但今天看到真人,却怎么看怎么像一个文静甚至有些害羞的女孩。”著名乐评人王小峰说:张蔷的肢体动作并不大,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遗风。她从头到尾也没有那些“掌声热烈点”、“大家来点掌声好不好”、“这边的观众鼓鼓掌”之类的话,而是像报幕员一样说:“接下来给大家唱一首……”多朴实啊。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