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天使
与林妙可入围的方式不同,杨沛宜走的是教育系统逐级选拔推荐的路径。
杨沛宜所在的北大附小老师王丽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道,参加周华健合唱排练之后不久,两位奥组委负责开幕式的工作人员来到北大附小挑选小演员,有几个孩子被挑中进行面试,杨沛宜也是其中之一,并参加了录音试唱。
6月初,杨慧松接到女儿的面试通知。“当时以为是去做志愿者,或是和小朋友一起合唱。”那时鸟巢的门票都已经售完了。父亲觉得:“有机会在开闭幕式时进去鸟巢,就很幸运了。”
当时杨沛宜刚入少先队队不久,那天她还特意系了红领巾,上穿白衬衫,下穿小裙子去参加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正式面试。“陪女儿前往时,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参加测试的就有十几个孩子,所以并没有抱很大希望。”杨慧松回忆。
2008年7月9日,杨慧松接到了奥组委音乐工作室的试音通知,尽管不清楚参与的具体形式和曲目,但杨慧松一家开始兴奋起来。 到了试声现场,“就明确了要唱《歌唱祖国》”,而杨沛宜从未听过这首歌,更别说唱了。 尽管在现场,杨慧松和专门负责这首歌重新编曲和配乐的作曲家吴军不断开导,当天杨沛宜竟然还是一个字也没唱出来。杨慧松明白,“沛宜是一个非常谨慎、稳重的小孩,她自己觉得没把握的事情从来不会轻易尝试的。”任凭大人们怎么引导,杨沛宜就是不开口。直到晚上10点多,父女俩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吴军要求第二天下午5点再去试声,并且放下话来:“如果你明天还是唱不出来的话,那就算了吧。”剩下不到20小时,杨慧松当天晚上回到家后又辅导了小沛宜1个半小时,并要求她第二天上午自己跟着教学小样(这是另外一个12岁小姑娘唱录的,因为年龄比要求的偏大最终没有被选中),自己继续练习。
第二天再到录音棚,杨沛宜居然已能够完整唱下整首歌。第一遍唱完,吴军就说“ok,可以录小样了”——杨沛宜天生音准非常好,一旦学会就不太会出现走音等问题。
2008年7月16日,杨沛宜到鸟巢参加第一次带妆彩排。夫妻俩将女儿送到体育场门口,杨慧松清楚地记得,当“夜空中一片礼花过后”,他听到从鸟巢里传来女儿甜美的声音,当时心里感觉非常自豪。父亲兴奋地回忆。
对于杨沛宜的声音,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毫不避讳赞赏之情。奥运之后,陈其钢还把小姑娘的声音放在了自己制作的《我和你》珍藏版中。
7月末,按照要求,杨沛宜再次录制了小样,这就是奥运会上使用的定稿。进入8月,杨沛宜没有再进鸟巢参加过彩排。
“当时我们就知道是这种形式了,也清楚沛宜是B角”,杨慧松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知道自己登台的机会很小,沛宜最初确实有些不高兴。”
陈其钢在事后这样解释选择“双簧”的原因,“这样的选择主要是为国家考虑,毕竟是代表国家出镜的孩子。我们选择的标准是七八岁的孩子,当时有4个小孩合乎标准,其中就有林妙可和杨沛宜。从形象和感觉来看,林妙可是最适合的人选,但我们带着她们去中央广播电台录完音后,发现她声音的高度、宽度都不太合适。而杨沛宜的声音是我们认为最出色的。但最后我们确定让杨沛宜来唱,林妙可出镜”。
尽管心情复杂,但2008年8月8日晚,杨家夫妻俩还是守在电视前见证了这个难忘的时刻。
开幕式后,杨慧松在第一时间拿到了演出节目单,看到上面赫然写着“A角杨沛宜”,他心里有了一些慰藉,“这对孩子是个基本的承认,够了”。
如今,杨沛宜还是像以前一样正常在学校学习,只是每天放学后她会主动拿起心爱的小提琴练习,做自己喜欢的与音乐相关的事情。
奥运会后,许多机构和独立音乐制作人都和杨慧松取得过联系,邀请杨沛宜加盟。2009年5月,杨沛宜已加盟某唱片公司,正式开始涉足音乐的演艺之路……
总体概括
奥运会开幕式上,一首童声版的《歌唱祖国》,使人们记住了这个如歌声般纯净的“幕后天使”——7岁女孩杨沛宜,也从此彻底改变了这个“平凡”女孩的生活轨迹。
奥运会后,原本平凡的杨沛宜在一夜之间成了学校的“小名人”,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新学期的全校开学典礼上,杨沛宜站在台上再一次唱起《歌唱祖国》,校长激动地将女孩高高抱起……
各种名誉邀约也席卷而来。在去年底《新周刊》的“新锐榜”中,杨沛宜被评为“2008年度最美的声音”,7岁小女孩怯生生地走上台发表获奖感言。2009年起,杨沛宜还开始承担一些社会工作,比如随老师赴四川慰问灾区小朋友,担任一些社会活动的嘉宾、大使等等……
杨沛宜父母的担子也因此重了不少。爸爸杨慧松说,这一年间父母已为杨沛宜推掉了所有的影视剧方面的邀请以及与学习冲突的唱歌表演。
除了陪同杨沛宜参加各种活动之外,他们还不得不忙中偷闲,定期到网上了解与女儿相关的动态。但对于网络上的支持或异议,父亲都一概不让孩子接触,“网上的东西太复杂,还是想让她过普通小孩的生活”。
此类繁杂的生活都是奥运会前,小沛宜不曾接触过的。如今时隔两年,这个10岁的女孩仍不适应成为大众的焦点。
林妙可替声女孩杨沛宜:奥运后推掉了所有影视剧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