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侯孝贤个人资料老婆女儿照片及电影下载

2013/11/28 11:54:16 作者:佚名 来源:女物娱乐网
侯孝贤,台湾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广东省梅县,1948年移居台湾。1972年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影剧科。1974年从影,次年任李行场记、助理,后当过副导演、编剧、演员。

  转变

  1998年的《海上花》是一部华丽而颓废的作品,据说整个妓院在台湾建景拍成,美工为了找能体现生活痕迹的“没用的东西”还特别煞费苦心。《海上花》,上海花,是一朵朵在上海英租界讨生活的名妓花,只可惜,她们被深锁在花房,只能白白地等待最美的花期过了,尽管是招来迎往、万般宠爱,却还是一身孑然;华丽,但颓废。实在是无法想象,台湾的侯孝贤拍起老上海的故事,竟可以这么平稳而内敛。又据说,侯孝贤在回答记者关于《海上花》时空局限时的回答是:“…… 用冷静客观的角度去看那些妓女们的生活,所以我故意不拍外景,因为她们困顿在这一个situation里面,跑不掉。其实每个人都是,他们出生来到这个社会就跑不掉。”这样的断言,实在是很酷。

  听说侯孝贤又在筹划他的新电影《千禧曼波》:全片分为“五百万的恋情”、“爱到昨天停止”等7段剧情,每段将剪辑3分钟片段在网上先行播放,让网友提出回应与质疑,并以此为题材继续发展新的故事,如此的枝干绵延将可无限延展,传统电影的框架因此将被彻底打破。想到侯孝贤也可以这样前卫,笑容早就挂在了嘴角。

  侯孝贤从《南国再见,南国》开始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能入选手册的年度十佳,《南国》一片同时入选90年代十佳影片。

  在侯孝贤身上,我看到一种很纯洁的叙述方式,这是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世界,这是让我感到最震惊和最受触动的,通过他的电影,我更好地看到我们这个世界,看到了我自己。 ——让-米歇尔·付东

  总结

  生命中有许多吉光片羽,无从名之,难以归类,也不能构成什么重要意义,但它们就是在我心中萦绕不去。—— 侯孝贤

  言论

  1.我告诉你打架的感觉,你打过一次大的,所有周遭的人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包括别的地方来这里玩的,这就是一种名声。

  2.我的电影你看完后一直过来,结局不是悲伤,而是一种人世的苍凉,苍凉其实是你对人世的一种看法。

  3.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人如何面对过去,你就会知道他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而所谓的未来其实就是现在。

  4.当导演最怕的就是虚荣,但是虚荣之心却是人世间最难把握的。有时明明做不了的事也要尽力去顶住,但是为了挽回这个虚荣,就会做愚蠢的事,你就会想重新回头用什么来保有。

  5.你舍不得放怎么会空,不空又怎么去装?放了才能空,空了才能装。

  6.人是什么呢,人只不过是来回。

  7.最有福气的人就是一直往前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什么事都不会伤到他,但这种人太难了。

  3感受

  侯孝贤早期的电影并不算闷,拍到后来就越来越恐怖,比较起来,大概和早期是拍少年情怀,后来是关注社会人文有所关系。

  侯孝贤80年代拍的《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都不是我意义上的闷片,《悲情城市》算了个分水岭,90年之后的《戏梦人生》、《好男好女》、《再见南国,南国》、《海上花》、《千嬉曼波》严重的走向慌闷。

  论片长,同时期的杨德昌比他还长些,可杨德昌的电影观众容易入戏许多,大体上这得益于杨德昌的故事能力。侯孝贤的电影并非长而闷的,而是隐晦和写实,他电影里的隐晦不是任何一个观众能吃得消的。而写实,写实的一个好办法就是长镜头,和前面几位一个样,侯孝贤同样是长镜头爱好者,他们同样闷的好手。

  4作品

  导演作品

  《红气球的旅行》 (2007年)

  《聂隐娘》 (2007年)

  《每人一部电影》 (2007年)

  《盛世里的工匠技艺》 (2006年)

  《最好的时光》 (2005年)

  《咖啡时光》 (2003年)

  《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 (2001年)

  《海上花》 (1998年)

  《再见南国,再见》 (1996年)

  《好男好女》 (1995年)

  《戏梦人生》 (1993年)

  《悲情城市》 (1989年)

  《尼罗河女儿》 (1987年)

  《恋恋风尘》 (1986年)

  《童年往事》 (1985年)

  《冬冬的假期》 (1984年)

  《儿子的大玩偶》 (1983年)

  《风柜来的人》 (1983年)

  《在那河畔青草青》 (1983年)

  《风儿踢踏踩》 (1981年)

  《就是溜溜的她》 (1980年)

  编剧作品

  《红气球的旅行》 (2007年)

  《最好的时光》 (2005年)

  《咖啡时光》 (2003年)

  《去年冬天 》(1995年)

  《童年往事》(1985年)

  《青梅竹马》 (1985年)

  《冬冬的假期》(1984年)

  《油麻菜籽》 (1983年)

  《在那河畔青草青》(1983年)

  《小毕的故事》 (1983年)

  《俏入彩蝶飞飞飞》 (1982年)

  《早安台北》 (1979年)

  《翠湖寒》(1976年)

  制片人

  《第36个故事》(2010年)

  《爱丽丝的镜子》 (2005年)

  《命带追逐》 (2000年)

  《去年冬天》 (1995年)

  《多桑》 (1994年)

  《少年吔,安啦!》 (1992年)

  《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1年)

  《小毕的故事》 (1983年)

  演员

  《盛世里的工匠技艺》 (2006)Métro Lumière: Hou Hsiao-Hsien à la rencontre de Yasujirô Ozu (2004年)

  《侯孝贤画像》 (1997年)

  《男生女相:中国电影之性别》 (1996年)

  《没有太阳的日子》 (1990年)

  《老娘够骚》 (1986年)

  《青梅竹马》 (1985年)

  5同道

  杨德昌

  如果说台湾电影有两个名字是中国电影史无法错过的,那么一个是杨德昌,另一个则是侯孝贤,或者还有李安。按照焦雄屏的说法,侯孝贤是中国的传统的,感情饱满而丰富;杨德昌是西方的、现代的,感情冷静而内省,而李安则游刃于他们之间。

  1981年,就在杨德昌回台不久,两人相识,而当时天天与陈坤厚坐在咖啡馆等着天上掉下胶片来的侯孝贤,还不完全明白眼前这个戴大眼镜的台北人将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以后的一段时间,杨德昌给他看了一些从国外带回来的西方大师的片子,其中就有被侯孝贤日后提到的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的《俄狄浦斯王》。他们所秉承的新的电影观念和创作观念对新电影运动的影响,更是自不待言。在那之后,侯孝贤的悲悯,杨德昌的理性,都找到了各自的方式喷薄而出。两人在台湾、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电影史上互为映照,套用一位学者的话说便是:一面镜子前面的另一面镜子。

  作为台湾新电影的两员主将,尽管他们彼此电影风格与理念迥异,但是彼此间的互持互助成为佳话。当侯孝贤意识到台湾电影环境无论是硬设备或是人才上的缺乏等,都显得极其困窘,于是自新电影风潮时期便常资助其它导演拍片,比如杨德昌拍摄《青梅竹马》时便是由侯孝贤抵押房子出资,并担任片中的男主角。

  小津安

  1985年11月侯孝贤携《冬冬的假期》参加法国南特影展,在巴黎阿萨亚斯女友家等迟迟未寄达的《童年往事》拷贝。在那里,他看到了生平第一部小津安二郎的作品,默片《我出生了,但...》,觉得很喜欢甚至在回台湾后逢人就讲影片的某些细节——而侯孝贤最爱的小津作品则是1949年的《晚春》。

  毋庸置疑的是在此之前侯孝贤没有受到小津安二郎的影响(还可以参照焦雄屏的说法),他们相通的长镜头和固定镜头在后来常被人并提,对此,侯孝贤并没有任何的辩解,但他又透露说有时候好像喜欢成濑巳喜男更胜过小津安二郎。2003年,由日本松竹电影公司出资,侯孝贤拍摄了向小津安二郎诞生100周年致敬的《咖啡时光》。

  获奖记录年份 电影名称(均为35mm) 编剧 摄影 获奖、参赛记录

  2007 《红气球》

  (Le Voyage du Bllon Rouge) 侯孝贤 李屏宾 第60届坎城影展竞赛片、开幕片。

  2005 《最好的时光》(Three

  Times) 侯孝贤

  朱天文 李屏宾 第58届坎城影展竞赛片;东京电影节黑泽明奖;第10届韩国釜山国际影展开幕片;2005年纽约国际影展参展片;2005年多伦多国际影展参展片;2005年台湾年度最佳电影;第4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2004 《咖啡时光》(Coffe

  Jikou) 侯孝贤

  朱天文 李屏宾 第24届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金郁金香奖;第9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展年度亚洲电影人奖;第61届威尼斯影展竞赛片。

  2001 《千禧曼波》

  (Millennium Mambo) 朱天文 李屏宾 第54届坎城影展最佳影片、最佳技术奖;芝加哥影展银雨果奖;第38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效奖、最佳原创音乐。

  1998 《海上花》(Flower of Shanghai) 朱天文 李屏宾 第35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评审团大奖;第5届香港金紫荆奖“十大华语片奖”;亚太影展最佳导演;法国《Telerama》年度十大佳片第一名。

  1996 《南国再见,再见》(Goodbye South,

  Goodbye) 朱天文 陈怀

  恩

  李屏宾 第49届坎城影展;第3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奖。

  1995 《好男好女》(Good Men, Good Women) 朱天文 陈怀恩 第3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录音奖;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第1届香港金紫荆奖“十大华语片奖”。

  1993 《戏梦人生》(The Puppetmaster) 朱天

  文

  吴念真 李屏宾 第45届坎城影展评审团大奖;第30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1989 《悲情城市》(A City

  of Sandness) 朱天文

  吴念真 陈怀恩 第46届威尼斯影展金狮奖;第26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

  1987 《尼罗河女儿》

  (Daughter of

  the Nile) 朱天文 陈怀恩 1987年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特别评审奖。

  1986 《恋恋风尘》(Dust in the Wind) 吴念真

  朱天文 李屏宾 1987葡萄牙特利亚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87年法国南特三大洲影展最佳摄影、最佳音乐奖。

  1985 童年往事

  (A Time

  to Live, A Time to Die) 朱天文

  侯孝贤 李屏宾 1985年第2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最佳女配角将,第6届夏威夷国际影展评委特别奖;1986年第31届亚太影展评委会特别奖,第36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评论协会奖;1987年荷兰鹿特丹国际影展非欧美电影最佳作品奖。

  1984 《冬冬的假期》(A Summer at Grandpa's) 朱天文

  侯孝贤 陈坤厚 第30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1984年瑞士卢卡诺国际影展特

  别推荐奖;1984年法国南特三大洲影展最佳剧情片奖。

  1983 《风柜来的人》(The boys

  from Fengkuei) 朱天文 陈坤厚 1983年法国南特三大洲影展最佳影片奖。

  1983 《儿子的大玩偶》(The

  Sandwich Man) 吴念真 陈坤厚 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

  1982 《在那河畔青青草》(Green,Green Grass

  of Home) 侯孝贤 陈坤厚 第19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童星奖

  1981 《风儿踢踏踩》(Play

  while you play) 侯孝贤 陈坤厚

  1980 《就是溜溜的她》

  (Lovable You) 侯孝贤 陈坤厚

  评价

  朋友

  就在我沉迷在对侯孝贤电影的追忆和憧憬时,却发现记录片里的侯孝贤已施施然跟好朋友唱卡拉OK了,剩下吴念真出来现身说法,抱怨他感天动地的初恋故事《恋恋风尘》如何被侯孝贤“蹂躏”“摧残”;朱天文如何把他童年的记忆写成《冬冬的假期》。

  当初,吴念真与罗大佑合写《一样的月光》的时候,还未曾想过他会成为侯孝贤最好的拍档。吴念真的电影‘多桑’两字,是‘父亲’的日语叫法。深受侯孝贤电影风格的影响,吴念真的电影,在呈现了父权的影响外,同时诉说了一段难分对错,令人动容的父子情。《恋恋风尘》讲述的是吴念真自己的初恋爱,《恋恋风尘》海报以男女主角穿着高中制服,散步在火车铁轨上为主要画面,少年时期纯情甜美的爱跃然纸上,每次看到这张收藏多年的海报时,总是心存感激,感谢侯孝贤和吴念真的合作,让所有的人坠入电影里的昏黄画面,掉入那初恋时青涩淡淡的哀愁之中。朱天文则是典型的女性代表,她习惯了在小说中描述的都会颓废或戏剧性的情感交迭,作为和读者精神上的约会。然而没想到她的作品被演绎成侯孝贤影像里的一个个静止的长镜头时,会是那么感人,侯孝贤电影叙事的不连续性与不相关性,在《冬冬的假期》里得当了充分的体现,而朱天文用一段段的小故事,堆叠出整部影片,让观众自然而然的融入电影之中,这部电影的大获好评价,确定了朱天文和侯孝贤的老友关系。正如朱天文说的:“不苦相、不愤世,只是一心去做一件自己很愿意做的事。常常会跌倒,一会儿又爬起,兴高采烈地上路。”而她,他和他就会在这路上紧紧相随。

  大饼

  当年还是《青梅竹马》男主角的侯孝贤则是由于面如满月,故得艺名曰“侯大饼”, Pizza Hou。

  在一个介绍侯孝贤的地方,看到了上面这句话,忍俊不禁。想起他在记录片里会没缘故的摸摸孩童的头,笑容可掬,那张脸果然很是大饼。继而看到他和高捷在 KTV里放声高歌,谁能想象这样一个可爱的人,会拍出《悲情城市》这样有着无尽压抑,处处悲情的电影,据说当初《悲情城市》创作冲动最早就是来自一曲名为《港都夜雨》的音乐里的萨克斯克斯风节奏,心中很有感触,“想把台湾歌那种江湖气、艳情、浪漫,带点土流氓和日本味,又充满血气方刚的味道拍出来。”(侯孝贤语),更没想到的是侯孝贤也有浑厚苍劲的嗓音,唱起电影《多桑》的主题歌,陶醉和投入的迷起眼睛的感觉很温馨。但别以为他会是个超级怀旧派,他堂而皇之的做起了网站——戏弄电影网,大凡去过该网站的都会有新奇的感觉,网站上大块的布局、鲜艳的色调、前卫的叙述,精致的短文...都让人爱不释手。然而侯孝贤德跟网络第一次亲密接触,是98年《海上花》有了网站,他才开始有了那么一点点概念,想不到两年时间,他已经深谙此道了。无怪乎擅长长镜头制作的他声称:“电影需要近距离地去观察!”

  2000年的春末,我独自窝在狭小的工作室里,看一部记录片——《侯孝贤画像》(HHH: Portrait of Hou Hsiao Hsien,台/法,1997)。当看到侯孝贤自在自得的嚼槟榔、吃地摊、喝老人茶唱卡拉OK的同时,我随着侯孝贤在片尾不由自主的大喊一声——“爽”!

  舒淇:侯孝贤的风格是 激情场面少,剧情往往是激情之前或之后,但永远都是由激情开始!你要在很短时间入戏。他要求演员二十四小时都活在戏中,不管拍摄与否你在他面前一直都要是剧本里的那个人。有一次我在现场玩得很开心,他突然走过来说:“斯文一点。”他就是那样,永远不会直接地讲话。

  舒淇:侯孝贤大部分的性格、要求都捉摸得到。但拍他的电影,真正拍到虚脱,每天收工返回酒店都累到不得了。但出来的效果理想,再辛苦都值得。他绝对是大师!

  电影

  阿城:石头里蹦出个个猢狲,台湾出了个侯孝贤。尽可以用各种流派去比量孝贤的电影,尽可以用孝贤去串联小津、费里基尼甚至安东尼奥尼,孝贤的电影都是自成智慧的。大师之间,只有尊敬,真理的对面,还是是真理,无小人戚戚。这恐怕是我敬孝贤的基本道理。

  朱天文:侯孝贤“基本上是个抒情诗人而不是说故事的人”。他的电影的特质,也在此,是抒情的,而非叙事和戏剧。

  让-米歇尔·付东(Jean-Michel Frodon)(《电影手册》杂志主编):在侯孝贤身上,我看到一种很纯洁的叙述方式,这是用另一种眼光来看世界,这是让我感到最震惊和最受触动的,通过他的电影,我更好地看到我们这个世界上,看到了我自己。

  朱丽叶·比诺什:他是这个时代很好的导演,他学习道家,大度,很有创意。一般美国导演让你拍戏,最后会解释一个电影的主题给你听。但侯孝贤不是,他让你自己感受生活,寻找答案,给演员很大的空间。

  社会活动

  2000年侯孝贤创立了戏弄电影网,以交互式电影带动网友参与创作的风气,并提供创作机会给青年学生,整合了多方的资源,让创作者与观赏者有了一个不同以往的交流媒介。2002年,侯孝贤与当代重要电影工作者及电影相关人士成立台湾电影文化协会,以促进影像艺术文化交流、整合影像创作资源为目的,并将定期举办电影相关教育训练及活动,培育影像创作人才,透过影像来持续推展文化与教育活动。2002年11月,侯孝贤以台湾电影协会理事长的身份,接受台北市文化局委托,将前美国大使官邸打造成一个电影文化的空间。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