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班颁奖现场,郑叶即将开启好莱坞之旅(中间持证书者)
法制晚报记者 张婷婷
“你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什么?”“你如何解决你的拍摄难度问题?”……面对一个个来自世界级影人的专业提问,最终入围“好莱坞电影大师班”剧本推介大赛的八位决赛选手一字排开,在拥挤着上百人的现场沉着解答……
4月19日,由美国电影协会(MPA)和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好莱坞电影大师班”在中华世纪坛落幕,本届“大师班”的主题是“想象力”。最终,博纳影业参赛者编剧郑叶的《默默》以独特的想象力打动了所有中外评委,赢得了本届“大师班剧本推介优胜奖”的冠军。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在颁奖时称:“又一位‘好莱坞先生’诞生了!”随后郑叶将获邀去美国好莱坞进行编剧培训。
中国编剧的现状,随着近期于正抄袭门事件再次被中外媒体关注,郑叶获得美国重要编剧类奖项的鼓励,可谓近期圈内难得的正能量。记者在赛后采访了这位新晋“好莱坞先生”,同时也采访了国内外圈内人士对中国编剧的看法。
赛后采访
郑叶:剧本若拍不成电影,获奖也无意义
组委会相关人员表示,郑叶的获奖作品电影剧本《默默》不同于其他参赛作品的“放不开”以及有跟风模仿的痕迹,最终获得了《投名状》、《百万宝贝》等片的著名制片人安德鲁-摩根,《黑客帝国》、《哈利波特》制片人艾秋林,以及中国著名导演陆川、张一白等十多位世界级影人的认同,赢得了本届“大师班剧本推介优胜奖”的冠军。谈及剧本的创作初衷,郑叶坦言,“以动物为主角的情感商业电影在中国很罕见。”
FW:美国电影协会主席称你为“好莱坞先生”,对你有极高的评价。你怎么看待这个评价?
郑叶:“好莱坞先生”的头衔太大了,也许是主席的戏称吧,我就当是大家对我的肯定,我非常感谢。但其实这对我而言不是最重要的,我的目的是要让这个剧本转换成影像艺术,在电影院里与大家见面。否则,我写小说就可以了,何必写剧本。
FW:《默默》是个怎样的剧本,创作的初衷是什么?
郑叶:《默默》是以动物为主角的情感商业电影,与好莱坞的《战马》、《忠犬八公》等属同类型电影。这个剧本与我的个人经历有关,剧情目前还不便透露。
因为我的工作的关系,我时常会接触到电影剧本,中国现在的电影中缺乏“动物戏”这类型的影片。大家会记住路学长导演的《卡拉是条狗》,但其实那个片子很多人都不会记得狗是黄的还是花的,只会记得主演是葛优,那就说明这个片子还是写人的。在很多中国的电影中,都只是把动物当成了道具,而不是以动物为主角。
但在电影史上,却诞生了很多以动物为主角的卖座电影,比如说《101斑点狗》、《战马》、《忠犬八公》、《导盲犬小Q》等。
FW:有想过为什么大家都不做此类的电影?
郑叶:因为大家认为这类型电影很难拍,动物和小孩很难拍。这也是我在大师班最后回答的问题:“你如何来克服片中的难度?”动物戏难不难拍,取决于我们想不想拍,因为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在前,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方面的难度容易被克服。如果条件准许我们去开发,我们就可以拍出一个感人的、想不到的、巧妙的好故事。
FW:你在自荐中特地挤出了5分钟提了这么个事儿,“作为一位编剧,他需要为导演负责,所以他必须写出一个好的故事,同时,他还要为投资人负责,所以他必须要写出一个有票房的故事。”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郑叶:因为我认为写一个好的故事,必须是可拍的而且有价值的,这是为导演负责。而为投资人负责,故事是必须具备商业元素的。但是我们经常存在的现象是,编剧们尤其是刚入门的编剧欠缺这点,他们想写一个自己的故事,但不会考虑这两方面,那就是个“自娱自乐”的故事。
业内看法
《默默》题材占优势 稀缺类型是获奖关键
郑叶的获奖让中国编剧的“想象力”再度成为行业间热议的话题。为此,记者采访了数位业内人士,他们坦言《默默》能获奖,在稀缺题材上占有很大优势。这恰恰也反映了中国编剧欠缺“想象力”。
知名影评人夏虫在接受采访时就坦言,“现在有些中国编剧很‘俗’,不仅在题材上跟风模仿,比如爱情片火了,大家扎堆去写爱情题材,更是在细节上也模仿,电影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同样的情节、细节你只能用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用就成俗套了,但很多编剧就是用了一次又一次。”
谈及《默默》的获奖,夏虫坦言,稀缺题材是剧本能够获奖的关键,“好莱坞之所以说‘类型片’,是经过总结发现某一类型的影片具有票房吸引力,有一定的观众群。中国电影在这一方面还欠缺很多类型,比如科幻片,比如《默默》这样的动物情感商业电影。是这些类型电影在中国不卖座么?肯定不是,在中国卖座的科幻片太多了,《黑客帝国》、《盗梦空间》等。那为什么没有,还是中国编剧想象力匮乏,写不出这样的本子,或者说根本不想写。”
中国编剧“想象力”匮乏 与好莱坞仍有差距
中国编剧想象力匮乏在中国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这是中国编剧们也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编剧史航就表示,“目前很多编剧思想幼稚天真,缺乏想象力,更不了解生命的本质,只看到人前显贵,看不到人后受罪,这是编剧缺乏人生阅历的表现,写权贵看不到权贵的阴影,写富丽堂皇看不到背后的混沌。”
这样的中国编剧与好莱坞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著名编剧海岩就曾表示,“不可否认,中国编剧的整体水平与好莱坞的编剧有着质量上的差别,从整体素养上讲,好莱坞的编剧更成熟一点。”
到底差在哪儿,著名导演、《甄嬛传》导演郑晓龙曾坦言:“尽管我们的影视科技水平要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但这不是根本问题,创作力的匮乏,僵化的思想,才是本质问题。”
“主题先行”是主因 投资人禁锢编剧思想
中国编剧缺乏“想象力”,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与中国不成熟的电影工业脱不了干系,“主题先行”的体系造成了编剧的话语权实在太少了。海岩就表示,“在国内,编剧的群体是很大的,但是他们的地位却很低,这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包括商业体制、导演中心论、大牌明星的商业价值等原因,当然也有一部分编剧本身水平不足以为王,总之编剧的话语权太少了。”
影评人老熊也表示,“中国现在很多电影都是‘主题先行’,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编剧们看某一题材卖座,扎堆去写;还有一种情况,也是最普遍的情况,投资方看某一题材卖座,让编剧去写,不能只说我们的编剧想象力匮乏,我们的投资人、制片方也有责任,他们的利益禁锢了编剧的思想。编剧也是人,他们也要吃饭,在生活的压力之下,他们必须向投资方妥协。”
海外连线
中国故事模仿痕迹太重
中国编剧为什么缺乏想象力?在国外的业内人士眼中被定义为“太过浮躁”。今晨连线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成员、制片人杰拉尔德-皮尔里,谈及中国剧本,他表示近十多年来,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卧虎藏龙》,充满了想象力,其他很多影片的剧本都透着浮躁的气质。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对中国电影关注多年,让你印象深刻的中国电影剧本有哪些?
杰拉尔德-皮尔里:我想在很多我们这样的国外影迷心中,《卧虎藏龙》应该是最为印象深刻的,《卧虎藏龙》让美国编剧界对中国编剧有了初步了解。
FW:你了解的中国编剧是怎样的?
皮尔里:《卧虎藏龙》对中国古典文化与武侠精神做了很好的结合,充满了想象力,故事讲述得也很紧凑精彩。但近年的很多影片,从剧本来看,都透着一股子“浮躁”的气质。
FW:为什么让人感觉“浮躁”?
皮尔里:首先就是故事没讲好,内容普遍缺乏想象力,如果是这样的剧本,在美国片方和导演那里是很难被通过的;其次情节上欠缺想象力,很多地方有模仿的痕迹。
FW: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
皮尔里:很可能是中国编剧目前处于心浮气躁的创作环境中,受到的外界诱惑太多的缘故。因此,中国编剧如果不处理好这种状态,是难编出好剧本的。
好莱坞电影大师班由美国电影协会(MPA)和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联合主办,自2006年至今已举办4届。
该活动邀请好莱坞业内著名的从业者,为国内未来电影人或是刚入行的年轻电影人提供与大师面对面接受个性化培训的机会。
优秀学员有机会获得了“好莱坞之旅”大奖,将前往好莱坞制片公司学习交流,推介自己的项目。
早在2006年第一届大师班上,大热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编剧兼导演薛晓璐就以其优秀作品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