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好莱坞3D的天朝特供 没真假只有好坏

2014/5/6 22:43:2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  崔晓宇表示,一部能达到上映要求的3D转制影片所需要的时间成本至少在3个月,至于金钱耗费和质量要求亦是可以挂钩的。美国著名影评人Marshall Fine第一时间出来批评3D技术,他批评好莱坞制片公司因为贪婪而追求3D影片的制作热潮。

《超验骇客》

《超验骇客》

揭秘好莱坞3D的天朝特供没真假只有好坏

揭秘好莱坞3D的天朝特供没真假只有好坏

  相信中国的电影观众已经不陌生2D转3D、天朝特供等伴随内地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概念词汇,抛开愤怒的指责和网络吐槽,我们旨在通过这个专题了解,那一部部电影是如何决定3D化以及最终被“特供”了,这里面是否存在一个相当大的利益产业链?这当中是否又有概念偏差?最终市场会不会对特供说NO?国内的后期转制产业将去向何方?周刊走访了片方、后期转制的业内代表公司、院线人士等,再谈3D迷局。

  采写_本刊记者 张燕 刘倩

  3D项目的催生

  此前有媒体对“天朝特供”现象进行专题总结,提到由于3D转制成本的问题,片方选择3D版,完全是以小博大的好生意。事实上,我们可能要回到2012年那个特殊的年份,来看看这笔生意是如何形成规模的。那年4月,旧片《泰坦尼克号》以3D形式全球重映,在中国市场反应强烈,首日7300万元、两天过亿、上映第一周票房破5亿,除了刷新国内票房纪录,也令美国人咂舌,毕竟这部影片在北美上映时首周票房仅为1162万美元,最终重映的3D版《泰坦尼克号》的全球票房里中国市场几乎贡献了一半。正是这部电影令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们发现中国观众对3D电影可能存在的巨大热情。后续又有两部电影佐证了这一判断。国产片《画皮Ⅱ》同样采取2D转3D的方式,票房创下新高,而那年11月《2012》再度以3D形式内地重映,尽管《2012》的影片质量不可与《泰坦尼克号》同日而语,在此次上映前媒体和影评人已经开始质疑影片质量、批评转制3D的“圈钱”行为,但首周末的票房数字也达到9100万。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也是在那一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毛羽在宁波出席第五届农民电影节时表示,国产电影正在面临进口大片更为严峻的挑战,2012年上半年国产电影票房市场份额下降到30%多。电影局决定出台政策鼓励更多的电影院放映国产影片。于是,在随后出炉的4项资金补贴政策中,《关于对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创作生产进行补贴的通知》明文规定了对制片方的奖励,政府对进入市场发行放映的国产3D、巨幕等高新技术格式影片,按影片票房收入分档对影片版权方进行奖励:票房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万;票房在1亿到3亿元,奖励200万元;3亿到5亿,奖励500万;5亿以上重奖1000万。华谊兄弟因此从《画皮Ⅱ》身上获得了1000万补贴,同样是转制3D的《太极1》、《太极2》各得到了200万的补贴。后期转制公司十二维度CEO周硕称,这个政策给制片方很大鼓励,他认为这是国产3D电影项目增多的大前提之一,而国内观众对3D电影的热情,则令好莱坞大片们有了转制3D的空间,“主要还是国内票房以及观众对票价的反馈,比如在日本,观众要是为3D多付出几十日元就不会认可,但国内观众会觉得多花钱看3D有意思。”

  全球如何变成特供?

  《2012》、《机械战警》并不是完全意义的“特供”

  令人诟病的关键可能在于为什么许多电影只在内地市场放映3D,独立完成《2012》后期转制的北京立方影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崔晓宇也觉得,观众应该有选择权,而不能“被3D”,但同时他也认为从某种角度来说“特供3D”也不见得是坏事,“现在大家都喜欢说美国市场有的我们就该有,但这并不代表说美国市场没有的我们就该没有,多一种形式并不是坏事。”而灵动力量COO谌鸿翔的态度也十分积极乐观,“如果真的只为中国市场投入如此高的3D制作费用,我觉得我们应该骄傲和自豪,说明我们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

  立方影的另一位负责人何伟和灵动力量的谌鸿翔都认为有些事情需要澄清,谌鸿翔说,并没有大量的好莱坞大片在为中国进行3D特供,“我们必须区分北美6大制作的一线分账大片以及批片。北美6大制作的一线分账大片对影片质量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 以今年在中国上映了三部3D大片《冰雪奇缘》、《极品飞车》、《美国队长2》的迪士尼来说,其中国公关专员李先生就告诉本刊记者:“《冰雪奇缘》、《极品飞车》、《美国队长2》全球都有3D版本,迪斯尼未来也不会出现为中国特供3D的状况”。

  何伟也觉得“特供”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像《2012》原先的计划是全球重映,因为当时正好是2012年,大家都在玩‘末日’的概念,包括美国,但因为重新制作后要重报分级,时间上来不及。我们公司除了完成该片的3D制作以外,还有特效,以及配合全球发行的制版工作,包括3D版西班牙语、日语和韩语的字幕。”而周刊记者也查到,2013年6月13日韩国也的确上映了3D版。被网络吐槽的《机械战警》亦存在相似状况,十二维度的周硕透露,这个项目工期只有一两个月,由于电影后期进展缓慢,最初考虑不做3D了,后来了解到中国的公司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D转制,电影特效进度也能衔接得上,又决定全球制作3D版本,但最后“给十二维度做3D转制时,有些镜头连后期特效都还没做完,”出于特效的进度原因,最终片方没能赶上北美上映3D版本,但据周硕称,《机械战警》也在别的国家如西班牙之类的有3D版本,不过周刊记者并没有能查到这方面的资料支撑这一说法,联络负责《机械战警》中国宣传的华迅传媒,媒体对接人彦小姐表示不了解此事拒绝回应。

  后期转制的影片成本真是以小博大?

  虽然目前正在上映的电影《超验骇客》3D特供版效果遭到同样批评,可谌鸿翔透露,灵动力量差一点拿到这个电影的订单,但美国制片方最终还是交给了美国第一大3D制作公司StereoD来制作,3D的制作费用将近500万美元。女物娱乐在3D专题里给《机械战警》算了一笔成本账,专题提到“每一分钟花费6万人民币的转制费用,将会为片方增加612万的制片成本,却可以在市场上为其增加9870万、也就是几乎一亿元的票房收入。”但这一说法遭到了《机械战警》的后期转制方立方影的否认,崔晓宇说,“虽然我不可以透露最终成本是多少,但一定比这个数字要高出数倍,”当然他也不否认从他在电影院里的观察,内地不乏成本低廉的3D转制影片,“几百万甚至更少都可以做出来。”

  崔晓宇表示,一部能达到上映要求的3D转制影片所需要的时间成本至少在3个月,至于金钱耗费和质量要求亦是可以挂钩的。周硕进一步细化了3D转制的成本,“最初好莱坞做3D转制,5万美金1分钟,后来降到3到4万美金,现在又涨到7到8万美金,涵盖场地、设备、软件、人工,而国内在这四个方面都可以降下来,差不多是一个汇率的区别。”不过从时间成本来考虑,《机械战警》显然是仓促的。

  天朝特供国内造?是否存在一条隐秘产业链?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周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立方影称《机械战警》的后期转制工作是他们和中影两个团队完成的,然而十二维度的周硕则表示他们的公司参与了该片的几十分钟后期转制工作,具体的工作是中影方面对接安排的。有不愿具名的制片方人士表示,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状况,很可能是某些影片因为后期转制工期紧张,片方会把电影交给几家知名转制公司牵头,再分包给多个小规模后制公司,而在这种分包业务中,转制成本有了很大的浮动空间。不过崔晓宇表示,他没有接触过这样的项目,“至少我们公司的制作成本在国内的竞争市场里并不占优势,也不在你说的这条产业链上。”

  据周刊了解,由于国内3D电影的产量并不算高,因此国内的后期转制业务也并没有形成特别大的规模,行内转制公司能达到上映标准的仅仅只有4到5家。不过崔晓宇和周硕倒都提到,在2D转3D过程中,有些简单的劳动密集型工作确实有分包,前提是你得通过好莱坞公司的测评,周硕就提到他们公司曾完成过《蓝精灵》的抠图。

  没有真假3D,只有好坏3D

  周刊记者接触的几家公司都提到一个关键事实,3D电影效果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这造成了市面上3D影片参差不齐的质量。谌鸿翔介绍3D技术在美国同样存在很大的争议。美国著名影评人Marshall Fine第一时间出来批评3D技术,他批评好莱坞制片公司因为贪婪而追求3D影片的制作热潮。梦工厂CEO Jeffery Katzenberg指责好莱坞的贪婪引发3D技术的灾难,但也有美国著名导演支持3D技术,比如Peter Jackson(彼得·杰克逊)说他以后只拍3D电影,Scorsese (斯科塞斯)说3D是一种解放,3D技术使影片的未来更美好,并且美国著名制片公司梦工厂开始全面走3D影片路线。他认为,3D影片视觉效果的好与坏有很多关联因素,比如Michael Bay(迈克尔·贝)督促影院提升3D放映水平,Spielberg(斯皮尔伯格)说“3D未死”但需要专业人士操作。关于3D影片的标准、必要性与“圈钱”的嫌疑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

  周硕介绍,简单还原3D转制过程包括“抠图,把背景补上,把前面的人、物体、背景等做出3D结构来,最后合成”,从抠图来说,“你可以简单地用Photoshop一帧帧抠,也可以自动程式抠图,也可以用艺术家模式特别细腻地抠图,其他环节也是如此,可以做得特别细腻,也可以很迅速地做好。”崔晓宇强调,立方影之所以能拿到《2012》等影片的订单,3D质量是关键,而且在3D转制这件事上,并没有国外和国内之分,“有些国内导演比国外导演的要求更高。”何伟补充,他们遇到在技术上最挑剔的合作伙伴实际上是徐克,“他的要求更细腻,眼睛更毒。”何伟提到了《诸神之战》,他认为正是这部影片的3D转制效果带来了概念上的误区,令观众误以为3D实拍比3D转制技术要好,事实上,即便是用机器实拍,后期转制仍是3D电影工序上的一环。

  未来

  崔晓宇认为,时间长了,不光是后期转3D,还有实拍的3D电影,如果不能保证质量,这样的电影在市场上多了,一定会对整个行业造成负面影响。崔晓宇说当然也很担心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