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人吴思远:70年代来内地不敢用真名

2014/5/8 7:13:3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百年香港电影展映及学术研讨会”5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一众研究香港电影和合拍片的专家、学者、影评人等出席。作为首位进入大陆拍摄合拍影片的香港电影人,吴思远出品的《新龙门客栈》曾成功征服了内地观众。

  女物娱乐讯 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百年香港电影展映及学术研讨会”5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一众研究香港电影和合拍片的专家、学者、影评人等出席。作为首位进入内地市场的香港电影人,吴思远回忆当年第一次来京时的轶事,“因为政治原因,不能用真名字,被人知道的话,台湾会把我的电影发行全部禁掉,所以我是秘密探讨,像做特务一样。”而今,香港与内地电影人交流无障碍,合拍片是大趋势,吴思远认为这无疑对两地意义重大,因为香港电影曾经辉煌的秘诀就是“开放地学习世界电影。”

  70年代来内地 惊觉两地差距大

  吴思远享有“香港电影教父”之称,出生在上海,青年时代进入香港邵氏南国实验剧团学习编导,后创办富国影片公司,因执导影片《荡寇滩》而成名。做电影监制后,不仅是徐克的恩师,还亲手挖掘了成龙、刘德华、周星驰等众多巨星。

  作为首位进入大陆拍摄合拍影片的香港电影人,吴思远出品的《新龙门客栈》曾成功征服了内地观众。回忆当年第一次来京时的轶事,吴思远笑言,“因为政治原因,不能用真名字,被人知道的话,台湾会把我的电影发行全部禁掉,所以我是秘密探讨,像做特务一样。”

  而那次的交流也让吴思远看到了内地与香港电影的差距,“我参观了北京和上海的电影制片厂,一交谈发觉两地的距离非常大,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在拍《小花》,我问他们谈,你们一天拍几个镜头?整个电影的程序是怎么样的?我大吃一惊,他们说我们一天拍4、5个镜头,他们对镜头的摆设,对打光完全还是以前那套东西,非常、非常落伍,一部电影可以耗费很长、很长的时间。”

  港片辉煌半世纪 秘诀在于肯开放

  出生在上海的吴思远直言,其实香港电影的起步,跟内地电影的传承分不开,“当年时局变化,大量上海电影人到了香港,片场讲上海话是主流。为什么我在片场觉得自己游刃有余,因为我不但能讲普遍话,还能讲上海话。”然而为什么此后几十年,香港电影却远超内地电影,吴思远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香港是一个开放的城市,“这个开放包括思想的开放,电影进口的开放。香港电影人有非常好的老师,就是全世界电影。”

  “我们香港很神奇,我们的武术指导是全世界最好的,但其实我们的武打都是学人家的,第一学日本,第二学好莱坞。”吴思远透露,自己在邵氏影业的时候,邵逸夫专门派导演、摄影师到日本去学“潇洒”的武术动作,包括怎么吊钢丝,怎么往下摔不受伤,怎么配音。“以前香港打耳光真的打,拍了十几个镜头以后,脸都肿了,效果却一点都不好,不如配音的。”演员从高处跳下来会受伤怎么办?这个学的是好莱坞。“以前我们垫棉花被,但是掉下来还是受伤,当时看美国人都用香烟盒。所以,香港人如果拍武打片出身的,不管是哪个部门,都会折纸皮箱。”

  合拍片意义大 曾求特首写进CEPA

  研讨会上,吴思远也谈到了为什么后来香港电影走向衰落。“内地封闭、台湾戒严时,只有香港电影放任自流,所以拍出整个华人圈都热爱的电影,成为乡愁的寄托。而随着韩国、东南亚等周边地区电影的崛起,香港电影陷入最黑暗的时期。拍一部电影几百万,演员拿几十万了不得了。”他直言香港始终是格局太小,“致命伤就是香港人太少,香港电影人必须外销,让外面看香港电影。”也正因此,吴思远透露十一年前他缠着特首董建华将香港电影与内地合作的部分写进CEPA协议。而合拍的契机,也让内地电影人学习到了香港的先进技术。“我当时带队来拍《新龙门客栈》,内地没有武行的,在漫长的合拍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内地的武行,现在内地的武行非常好。合拍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最后,吴思远还呼吁政府给与电影人更大的自由,“如果把政治强加于电影上,电影肯定是没前途的。其实让电影人随意发挥、随意去拍,这些知识分子是不会走极端的,他电影里,自然会透露出所谓人文,对人的关怀,对爱情的追求。我常常讲,你管的越厉害,好的电影没有,坏的电影也没有,什么都没有了。不管了,有坏的电影,但有更多好的电影会出现。”

  (竹圆/文 夏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