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儿回家》国产苦情剧虐心回归

2014/6/16 13:13:4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三年前,因“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而起的微博打拐,在掀起社会热潮的同时也悄然成为影视创作的灵感。有媒体报道,观众称自己追随女主角陶红脚步“找孩子”,每天以泪洗面并表现反常,于是在网络上求助于心理医生。

陶红寻子心急如焚

陶红寻子心急如焚

  本报讯(记者杨文杰)三年前,因“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而起的微博打拐,在掀起社会热潮的同时也悄然成为影视创作的灵感。如今,经过酝酿运作,相关作品开始相继浮出水面。赵薇主演的电影《亲爱的》杀青,陶红主演的《宝贝儿回家》正在山东卫视热播。从已经呈现的效果看,这类题材最大特点就是“虐”,丢失孩子,对母亲、家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是异常残酷的炙烤,“催泪弹”俯拾皆是,对观众也是一场“虐心”大考验。

  >>>点击看《宝贝儿回家》高清大片全集

  国产苦情剧经历了泛滥、消沉、被轻喜剧取代之后,又以“虐心剧”的姿态卷土重来。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现实中确实存在一批相对固定的观众专找“虐心剧”来看,一些卫视也在收视混战中以“虐剧”为细分市场定位,经常播出此类剧集倒也笼络了稳定的观众群。

  在网络上,“10大虐心韩剧”、“求推荐虐心古装剧”、“虐心电视剧排行榜”的帖子很热门,这些上榜电视剧的共同特点是:比琼瑶剧更惨,比偶像剧更没逻辑,让观众一边骂编剧惨无人道,一边流着热泪不换台。这就是俗称的“虐心剧”。与那些依靠非常复杂纠结的人物情感关系以达到虐心效果的虐恋戏不同,《宝贝儿回家》之“虐”轻而易举,且烈度更强。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丢了,等于一个家就破碎了,母亲在希望和绝望中找孩子,人贩子虐待孩子等情节,仅是想一想就无比揪心,甚至不忍收看。主创还在片尾加上现实中寻亲家长含泪讲述,真实案例的冲击令观众的代入感更加强烈。

  为何喜欢“虐心剧”?网友说:“总喜欢不断想着主角的心情,琢磨他们有多伤心,然后自己心抽抽的,哭了,还乐此不疲”;“我不忍心看下去,但还是忍不住继续看下去”。有媒体报道,观众称自己追随女主角陶红脚步“找孩子”,每天以泪洗面并表现反常,于是在网络上求助于心理医生。对于“虐心”受推崇、不少观众的“求虐”心态, 业内人士分析说,这其实也是一种重口味,观众对小情小爱已经麻木,为了体验悲喜交加的刺激感,大家转而在虐心剧中找到感觉。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观众是在这种影视剧中主人公的不幸中,潜意识得到安慰和满足感。不过,有心理专家也指出,“虐心剧”的确可以消减负能量,排除一定的负面情绪,带来满足感,但也要及时“解毒”,看得太多,也容易适得其反,产生抑郁甚至绝望情绪。

  陶红:一度不想要孩子

  影后陶红演过很多悲情女性,即便是《米香》里抚养残疾孩子的母亲,都比不上《宝贝儿回家》中的“小曼”对内心的撕扯。“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丢孩子是第一位的。”陶红说。虽然至今还没有真正当妈妈,但通过这部从头哭到尾的苦情大戏,陶红觉得自己真正体验到身为母亲的脆弱和强大,“因为这部戏,我一度决定不再要孩子,觉得自己无法承担那么巨大的责任和承受如此巨大的风险”。

  对于角色,陶红说这将是“电视史上非常独特的母亲形象”,“丢孩子的妈妈,那样的痛点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也注定了她的艰辛悲情和强大”。陶红说,2011年的微博打拐她也关注了,没想到冥冥之中竟会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进来。《宝贝儿回家》还没有剧本的时候,导演就找到了陶红,希望她能主演,“虽然我没有孩子,但他们觉得这样的人物需要很强的内功”。没想到,从体验生活到拍摄完成,陶红的情绪竟然被那种无法抑制的悲伤打垮。

  “哭惨了,每天都在哭,为人物哭,陪着那些真实的妈妈哭,到最后我几乎紧张到神经质,在片场总是忍不住批评那些群众演员,‘看好孩子,别光顾着看热闹’。”在陶红看来,对于一个女人,失子之痛跟失婚、丧亲等等打击都非常不同,“我跟那些孩子丢了的妈妈聊,观察她们的举动,眼神。我发现她们最痛的是来不及忧伤,无法沉溺于忧伤,在一瞬间崩溃之后立刻迸发出寻找的力量。寻找变成了她们生命中唯一的支点。”这些丢孩子的母亲,她们内心坚定的力量慢慢让陶红从紧张、恐惧中走出来,“这个独特的体验让我更懂得面对人生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