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亲水”文章,人人参与护河

2014/8/4 12:10:59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村民的卫生习惯不好、文明素质不高是体育场河一度成为“垃圾河”的主要原因,少数村民的糟蹋让这条河道遭受了难以承受之痛。不妨把河道治理看成学校的卫生清理,短时的整治就好比是大扫除。

  体育场河作为太平居民心目中的母亲河,20多年前曾是沿岸居民的“大水缸”,一直扮演着“清水河”的角色;此后随着生活污水的乱排放,水质不断恶化,成为“垃圾河”;“五水共治”开展半年来,街道组织人员对河道垃圾进行了清理,并全面开展沿河违章建筑拆除行动及沿河污水管网建设,体育场河的水质再度变清,重回“清水河”。(详见本报7月28日第一版)

  “清水河”到“垃圾河”再到“清水河”的变迁,可谓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河道整治的任重道远。所幸的是,无论体育场河昔日是如何的垃圾多与黑臭,如今已再度回归“清水河”,似乎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如果后继的常态化监管制度不紧跟上,怪圈将难免再现。唯有摒弃“一劳永逸”的思想,才能打造长久的“清水河”。

  村民的卫生习惯不好、文明素质不高是体育场河一度成为“垃圾河”的主要原因,少数村民的糟蹋让这条河道遭受了难以承受之痛。然而,深究体育场河的污染,管理部门是否更应该查找监管过程中的漏洞,反思管理机制的缺乏?

  不妨把河道治理看成学校的卫生清理,短时的整治就好比是大扫除。一两次的大扫除确实可以把学校彻底清理干净,但依然需要每天有人扫地,每天有人检查,既要不断加强卫生教育,也要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河道治理也是如此,须杜绝“一劳永逸”的思想,在整治之后更要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

  让“清水河”不再回归“垃圾河”,无疑需要疏堵结合。一是“疏”,体育场河是当地居民休闲的重要场所,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做足“亲水、护水”的文章,既要通过各种渠道强化村民的卫生习惯和加强文明素质教育,又可以通过在河道开发游泳等亲水项目,在满足排涝的前提下设置绿色景观廊道,让群众在亲水的过程中自觉形成爱河、护河的浓厚氛围。二是“堵”,要加强对河道的日常监管和整治,加大对乱倒乱排污水、河道洗衣物以及亲水过程中肆意污染水质行为的曝光和处罚力度,建立污染“黑名单”,一定时间范围内禁止“黑名单”内的村民参加亲水活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设立“河长”,还要设立“段长”,确保每一河段都有人负责,让各种污染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