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赵毅:中国画讲究“似而不似”的境界

2014/8/11 23:14:39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嘉宾:赵毅,字茀童,堂号天阔堂(爱新觉罗·溥佐先生题),1943年生,天津市人。简介:赵毅先生17岁时被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爱新觉罗溥佐先生收纳为徒,系溥佐先生的入室大弟子,随师学习宫廷画风画法。

  [天津美术网]:在厦门这十多年间,您主要都是画哪些题材的作品呢?

  [赵毅]:一开始仍然是以马为主。之后我的朋友就和我说:“你要做大的改变,画出来的画不要再像你老师画的了。”于是在那边我就开始读西画和油画技法的书和画稿,也没人教我,应该算是自学。开始画一些美国在六七十年代超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的东西,当然我在这方面也谈不上有太大的造诣,也不代表艺术水平,但这个过程让我对马的结构、肌肉、皮毛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当然再画马的时候也就不同了。

  [天津美术网]:也吸收了一些西画的元素是吗?

  [赵毅]:是的,但是没有西画的技法,我的画还是中国画的技法。

  [天津美术网]:您觉得西方和中国画的不同点在哪呢?我们应该学习西方绘画的哪些方面呢?

  [赵毅]:西画是表现光影、色彩方面的,提现素描关系、黑白灰。中国画表现的是事物最根本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就如同西画讲的象征主义一样,中国画讲究“似而不似”的境界——你讲像,它似乎又不是从大自然抄来的;你讲不像,它又像,把大自然中的物象高度的概括了起来,意象化了。

  [天津美术网]:您后来为何又回到了天津?

  [赵毅]:是的,因为年纪大了,69岁的时候我就申请退休了,之后回到天津。

  [天津美术网]:回到天津之后,您周围的朋友对您的画又有了哪些新的评价?

  [赵毅]:他们都说比以前题材广泛了一些,比以前画的更好了。

  赵毅作品《大吉图》

  赵毅作品《前程万里》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