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作为纪念活动的重头戏,《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8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准时开播。该剧共48集,历时5年创作拍摄完成,其备受业界关注的是,该剧开播第一天即拿下收视率1.7的佳绩,且迅速在互联网上引发大量热议。
有重大事件,也接地气
关注重大历史人物题材的电视剧,能在开播之日即让电视观众和网民们实现视线的高度同步,于电视业界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该剧除了“以纪实文献的叙事手法,全景式展现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带领党和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重重阻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外,还很“接地气”。
剧中不仅有“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首次访美”、“知青返乡”、“包产到户”等重大节点事件,“华国锋”、“胡耀邦”等比较敏感的政治人物也搬上了荧屏,让观众感觉到非常真实。据资料显示,此前在《浴血坚持》等剧集中也曾出现过胡耀邦,但故事的背景均设为1949年之前,而华国锋则是首次在电视荧屏上出现。
此外,第一集导演吴子牛意想不到的以邓小平为瘫痪儿子邓朴方擦身子为切入点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此外,剧中卓琳喊邓小平“老兄”,邓小平和卓琳称呼儿子邓朴方为“胖子”,也让观众感觉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伟人的真实生活。
吴子牛在此前谈及本剧时表示,长期以来,在我国“重大题材”、“红色题材”的影视创作中,领袖人物都是被“仰视”的,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却试图打破这种格式化的拍摄手法。片中不少生活化的视角正是其传递给观众的影像讯息,目前看来观众们也颇为受落。
商业片的拍摄手法
在电视剧研究者、评论人李星文看来,《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特色之一还在于用了商业片,甚至类型片的手法来呈现。“这让该剧第一集就有了大片的感觉,这在反应高层政治活动的电视剧里非常少见。”
在本剧的开篇,抓捕四人帮的场景是一个非常巧妙的镜头语言运用。会议室里,大多数政治局委员们都到了,只有四个紧挨着的座位还空在那里。这样的镜头寓意和交代于同类影视作品中颇具新意。
“去年和今年曾播出的同类作品,在拍摄上不敢越雷池一步,小心翼翼的从历史教科书或者文件里摘取一些片段,没有动用任何的商业片手法。”李星文说,这样规规矩矩的操作方式,表面上看是电视剧,实际上跟纪录片差不多,但又没有纪录片的政论感,比较拘束,而这次在手法上“往前稍微突破了一下”,同时“该定论的也还是定论了”。
借鉴主旋律电影选角经验
此外,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该剧的选角。剧中有马少骅、萨日娜、张嘉译、宋佳、印小天、何琳等众星加盟,明星阵容强大,几可比拟曾经取得票房成功的两部主旋律电影——《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摒弃传统的特型演员选角思路,广邀演技精湛、口碑上佳的知名电视演员出演重要人物,也提升了该剧的可观赏性。
“剧中涉及到有名有姓的政治人物非常多,但是只要是我们经常在影像里看见的人,都尽量找到了形似的演员,”在李星文看来,饰演邓小平一家人的演员,细看每个都和真实人物有神似之处,这就已经很体现了制作方下的功夫。李星文说,“马少骅在剧中说四川话,开始我以为是配音,后来问了才知道是原声,小平的声音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可见演员真是下了一番功夫。”
据悉,除了在声音上尽量模仿得惟妙惟肖之外,马少骅还为这部戏增肥20斤,再有化妆特效,难怪可以达到传神的效果。
阿加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