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哥”催生创新热 ——记齐河县供电公司抄表中心主任李琛

2014/8/13 1:15:17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李琛,山东齐河县供电公司抄表中心主任,累计获得国家专利66项,是山东电力系统获得授权专利数量最多的职工,成为名副其实的“发明哥”。李琛帮着范吉刚查资料、绘图纸,最终研制出拉线扎丝制作工具,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李琛,山东齐河县供电公司抄表中心主任,累计获得国家专利66项,是山东电力系统获得授权专利数量最多的职工,成为名副其实的“发明哥”。他的专利有32项应用于生产检修、农网改造、电气试验、集抄建设现场。

  7月29日,李琛收到了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8个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证书。工作6年来,他已经获得66项国家专利,22项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学习不停步

  李琛动心搞发明,要从2010年6月22日说起。那天,他接到了一位大学同学的电话,说申请的国家专利证书下来了。一个电话激起李琛的创新意识:“他能,我也能。”

  恰巧一年一度的电网秋检开始。李琛和同事到客户35千伏变电站帮助进行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电缆位于开关柜内,试验时需要将电缆某一相电压升高,其他两相导体和铠甲层一起接地。但是,该变电站电缆试验相与开关柜的距离过近,产生放电现象,试验无法进行。想了好多方法后,他找到一个伞盖样的塑料绝缘体,对塑料伞盖进行改装,套在进行试验的电缆上,放电的问题解决了。随后,他将这个小发明作为专利上报,结果2011年8月拿到了他的首个国家专利证书。

  从此,他一发不可收。在别人喝酒聊天的时候,他攻读英语;在别人休闲的时候,他准备电学博士考试;在别人花前月下的时候,他撰写科技论文……从2011年拿到首个专利证书到现在拥有66项国家专利,爱学习的李琛相继取得工程硕士学位和注册建造师、计算机高级操作师等资格,成为中国发明家协会会员。然而,他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今年以来,他先后联系山东大学电气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上门请教,不断地充实自己。

  创新孵化器

  作为公司“扬帆”创新工作室技术带头人,他不仅自己创新,还带出了一支创新团队,在齐河公司形成了创新热潮。

  公司职工范吉刚在齐河公司潘店供电所工作16年,2012年调到营销部计量中心工作。李琛在与他闲聊中多次对他说:“你基层工作经验那么丰富,不搞点成果出来,真是可惜了。”范吉刚的创新激情一点一点被点燃。有一次他俩聊天,范吉刚说起基层单位一般使用钳子安装电杆拉线,速度慢,效率低,还容易破坏扎丝,萌发了制作好用的安装工具的念头。

  李琛帮着范吉刚查资料、绘图纸,最终研制出拉线扎丝制作工具,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都多亏了李琛在背后推着我。”范吉刚说。至今,他已获得授权专利18项。

  为了带动年轻人进行技术创新,李琛组织科技创新讲座,召开技术创新研讨会,联系山东大学电气学院、计算机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来公司指导技术创新,领着大家到省电科院机器人攻关团队参观学习,激发大家的创新热情。截至7月底,“扬帆”创新工作室已经累计申报国家专利203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72项,是省公司系统获得专利授权最多的县级创新团队,工作室获得山东省优秀创新成果1项,另有3项创新成果被省公司授予优秀创新成果奖,被誉为齐河公司的创新孵化器。

  成果重转化

  在齐河县经济开发区,坐落着两个高大的钢结构车间。李琛向笔者介绍说:“这两个车间就是我们创新团队的试验田,发明的专利拿到这里来进行试验、转化,待转化成功后,再全面推广。”

  创新成果再先进,如果不能转化,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效用,就相当于零。2013年,齐河公司建起100亩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将李琛等人的创新成果集中转化。2013年,李琛的“低压防雷器”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低压防雷技术的空白。李琛将该成果拿到转化基地,进行批量试验、生产,目前已生产了3000个防雷器,在全县推广使用。在今年6月份两次雷雨天气里,应用了“低压防雷器”成果的低压智能表、采集器及通讯线无一受损。而此前遇上雷雨天气,以上设备受损率高达35%。

  基地建立以来,已经有80余项专利在此生产制作,有36项专利产品应用于变电检修、台区建设等现场,实现直接经济效益200余万元。(王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