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过来人当年的青春悸动

2014/8/15 15:29:18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因此,当崔健在摇滚风格的歌曲《一无所有》中,唱出一代中国青年人的惆怅和呐喊的时候,主流社会是如此震惊和不适。"  28年过去,过来人还记得北京工体的那一幕:崔健两只裤腿挽得一只高一只低,背着一把破吉他走上舞台。

  时间:1988年7月16日

  版面:《人民日报》第7版

  作者:顾土

  内容概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崔健和摇滚乐的流行,是中国乐坛的异数,却深受年轻人的欢迎。本文探讨了这个奇特现象,提出不该给艺术罩上政治光圈,划分出阶级的泾渭。如果一定要做阶级分析,摇滚乐恰恰产生于美国社会下层的大众文化。不同艺术风格主要是审美观念、欣赏习俗的差异,不必视为异端来摒弃。

  经典名句

  摇滚乐能否在我国激起如西方世界一般的狂热,尚未可知。但这无论如何只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审美习惯的问题。不应扯到社会制度或阶级性上,大可不必为它的出现而忧虑,只把它作为一个音乐品种看就可以了。 --本文作者

  背景和启迪

  中国人的自敛是有名的。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在纪录片《中国》中感叹:"在中国几乎感觉不到感情和痛苦,它们被隐藏在俭朴和含蓄的后面。"因此,当崔健在摇滚风格的歌曲《一无所有》中,唱出一代中国青年人的惆怅和呐喊的时候,主流社会是如此震惊和不适。

  1986年5月9日,崔健在北京纪念国际和平年音乐会上首次吼出"我总是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时,拍板同意崔健登台的东方歌舞团团长王昆注意到,有同志退席。有人指责:"王昆,你们陕北歌就是这么唱的吗?"王昆这位在延安主演过《白毛女》的老艺术家不为所动:"我是把《一无所有》当成爱情歌来听的。'你还很爱我,我一无所有还爱我',这不是很好嘛!"

  这是思想解放的黄金年代,整个社会人心思变,奋发有为,官民和谐。正如本文所述:我们听着、唱着这首歌,不会羞于自己的"一无所有",却被一种不知所以然的自豪感推动,从中领略到了人在艰难中的自信,在困惑中的觉醒,在走过坎坷不平的崎岖之路后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

  由于长期"极左"思潮的影响,年轻人的这种觉醒经常受到严厉的指责。80年代初期一度出现过公权力出面干预年轻人业余生活的做法,剪喇叭裤、披肩发,不准听"靡靡之音"。令人感动的是,党内外一批老人挺身而出,为年轻人的权利辩护。邓颖超大姐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党再也不能犯"带血的错误"。《人民日报》记者袁晞1988年写出自己的观察:中国人的文艺需求和文艺创作态势正朝着多样化发展。金庸的武侠小说和古典名著《红楼梦》共同摆在热闹的柜台上,世界级歌星帕瓦洛蒂和民间歌手崔健都有人喜爱……

  王昆为崔健和摇滚乐放行,为新中国音乐史乃至青年文化发展写下新的篇章。据报道,伙伴记得崔健首演时说过一句话:"我恨不得管王昆叫妈妈。"

  28年过去,过来人还记得北京工体的那一幕:崔健两只裤腿挽得一只高一只低,背着一把破吉他走上舞台。有10年知青经历的艺术家陈丹青说:"这首歌是社会上所有苦逼和吊丝的心声,他给我们喊出来了。"2008年崔健在北京工体重开演唱会的时候,观众大多是衣冠楚楚的中年人,合唱声几乎要把场馆掀翻。一名香港记者被这群中年人的疯狂吓坏了:"这种情景,应该发生在一二十岁的年轻人身上啊!"

  人民日报《从<一无所有>说到摇滚乐》全文阅读

  当年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