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威尼斯圆梦 作品始终在类型之外

2014/9/4 20:23:46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随着《闯入者》入围威尼斯竞赛单元,王小帅已经成功的成为了第五代导演中,第一个走遍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导演。王小帅:我觉得和秦昊也是多年的一个缘分吧,从《青红》开始,他就在这样的电影里饰演,包括在娄烨的电影里。

人物志Vol.66王小帅:威尼斯圆了多年梦

人物志Vol.66王小帅:威尼斯圆了多年梦

  【点击阅读专题】人物志Vol.66王小帅:威尼斯圆了多年梦,作品始终在类型之外

  随着《闯入者》入围威尼斯竞赛单元,王小帅已经成功的成为了第五代导演中,第一个走遍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导演。然而即使是这样的成绩,他依然有许多纠结和不安感,会对他的身边人说:你说我要是不拍电影了能干点什么呢?现在画儿画的也不行了啊。

  第五代导演王小帅、和娄烨是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娄烨、王小帅、贾樟柯对艺术电影坚守至今,共同成为了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王小帅的制片人刘璇甚至认为,他们的意义远不仅是“中国电影导演”这么单纯,正是他们的存在,中国电影才与世界电影更好的对话。

  王小帅、贾樟柯与娄烨的镜头,更广泛的得到西方人的认可和关注,是因为他们共同构筑了当代中国的点滴。贾樟柯将现实的、当下的中国社会如剪影般的呈现,被西方社会誉为“当下中国”;娄烨展现了此刻中国人的欲望和感情、惆怅和疯狂,这是全新的飘渺的中国世界;而王小帅的每一个故事,都是过去到现在的传承和衔接,是历史的投射和阴影下的人性。王小帅本人也用“心照不宣”来形容三人的关系。

  得到国际电影领域认可、成功集邮三大国际电影节、王小帅却丝毫没有“导师”气质。临出国前,他带上了一瓶茅台,是打算留到关键时刻开瓶的。但是即使是提到这瓶酒,小帅都显得格外谨慎,分毫不敢提其与得奖间的关系。拍摄了这么多文艺片,也有不少商业片剧本拿来,其中甚至还有所谓“中国版的欲望都市”;又或者是身边人出于宣传的考虑、让其多多配合“商业的包装”,这时候他总是很纠结,一方面想成全别人,把钱和名都赚了;另一方面,也想安心的成全自己,就拍自己喜欢的电影,安心讲故事。

  在《日照重庆》选角范冰冰、王学圻之时,众人以为王小帅要像商业电影转向,用自带话题的大明星、拍摄现实题材的故事。但是这部电影最终还是以艺术去了戛纳电影节。有故事称,彼时影片的投资人表示这部片一定要去电影节,王小帅照着那个方向努力后;投资人又担心去过电影节的片子市场反响会不好,不过此传闻得到了王小帅的否认。而《闯入者》最初的阵容也拟请陈坤、叶德娴,不过王小帅否认是出于“商业考虑”,而只是挑选了最合适的人选。

  刘璇不仅是王小帅的制片人,在其身边多年,深知小帅“症结”所在:小帅自一开始拍电影就是借钱拍摄,能拍成电影总觉得仰仗众人帮忙;如今拍了这么多年还是这样的认识,总希望所有人都高兴、赚到钱、帮助自己能有所回报,感谢大家的帮忙。但这不意味着他时刻都对现实满意,而多数时候,他都会用酒醉来舒缓情绪。

  刘璇回忆过一段王小帅与秦昊的交往故事:一日秦昊来到小帅家,摊在沙发上诉说现实的哀愁,觉得自己微博也没什么人关注,好像“红”也很难。可是秦昊转念间以小帅来宽慰自己,说:“小帅都在那晃荡呢,我愁什么呀。”小帅也笑。

  《闯入者》被部分评论者认为,是王小帅自《17岁单车》之后最成功的作品,吕中的表演也是如火纯青,被视作摘夺金狮的热门影片,不过王小帅谨言慎行、在电影放映前甚至有些战战兢兢,既及其看中个人表达,又害怕他人的接受无能。直到采访结束,王小帅才长叹一口气,结束了对话。

  有太多的“偏执”一面,都被他放在了关注不到的生活中。比如,王小帅家的西红柿炒鸡蛋一直都是放辣椒的,因为曾在贵州常年生活的小帅无辣不欢,所以,这细小又庞大的偏执,至今都没有改变。

  监制、主编:陈弋弋

  副主编:钱德勒

  采访、主笔:魏頔

  编辑:梵一

  策划:王玉年

  摄影:夏祺

  摄像:陈植

  电影编辑:杨翼

王小帅

王小帅

  电影节“俱乐部”入围有玄机 拍商业片要看机遇

  女物娱乐:您的电影一直承载了很多东西,是一种反思。但是您刚才说《闯入者》不需要承载什么?

  王小帅:我说的意思是看看是承载什么,这个就是这部电影有意思的地方。我们人,特别是我们上一辈、父辈,他们是潜移默化的在整个中国的各式运动呀、翻天覆地的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下意识要随着某个主流走,随着某种既定的说法走。实际上我们恰恰不想要这个,要的就是反思,要的就是反着思考。就是我们个人在这个宏大的社会和历史变迁过程中,我们到底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我们有没有能力去思考这个现象。

  女物娱乐:心里有没有想过,大家都说我是艺术导演那我就拍一个赚钱的商业片?

  王小帅:也要看机缘吧。一方面我要自己有这方面很强的冲动和愿望。一方面假如说别人有很好的点子或者说很好的意向,可能会很自然的形成。但是我觉得现在中国,要更努力把这样的电影送到观众的面前,让观众更多程度的接触这种电影,看到这种电影。这个是比我要转型做那样的电影更重要的。因为我觉得现在中国做这种类型的导演很多,还做得很好。包括演员、作家转的,他们就很现代、他们很理解,所以他们就在这个层面上做得很好,我就觉得很好了。

  女物娱乐:您已经入围了三大电影节,那现在有定制一些个更商业电影的计划么?

  王小帅:坦白的说吧,就是三大电影节能够入围,是很好很荣幸,对自己也很满意,但是里目标真正来说还是很远。(女物娱乐:您是说在电影节得奖,还是说?)电影节得奖我本身就差得很远。所以我觉得不是就到这了,就这样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点。第二点,真正参与这个三大电影节,本身是从专业的角度也好,艺术的角度也好,是一种巨大的承认和认可嘛。主观上,不是说三大电影节我都参加了,我就去做商业、市场,这个我不是那么简单的来看待。对我个人来说,有这么一个记录,能够参加到威尼斯里来,能够把自己多年的梦圆了,这就很好了。

  女物娱乐:那您有一个商业计划嘛?比如说我们最开始看到《闯入者》阵容的时候,觉得是有商业企图,而且是悬疑的这种包装方式的,可能是要大赚一笔的这种电影。但是后来它还是一个很文艺的,有个人表达的电影。

  王小帅:我当然希望我自己拍摄的电影,在非常清晰的类型化之外。但是往往现在大家都喜欢用一个类型来套电影,才能实现一个比较清晰的商业走向。比如说,动作片怎么宣传、悬疑片怎么宣传、恐怖片怎么宣传,这样清晰的去套。但是我觉得我的电影,希望观众不要用这个期望去套,还是要看我的电影,只是在叙事手段,或者是在一些结构上、可看性上其实是很抓人就好了。

  女物娱乐:《我11》当时没有入围戛纳,你自己还是挺遗憾的?

  王小帅:怎么说呢,你要是能有一部片子入围戛纳、威尼斯和柏林这样的当然是特别特别好的事情。但是我觉得电影这个东西,一定不要把它想简单化,特别是像戛纳这种顶级的电影节。其实全世界的高手都在那,都要去那。在《我11》之前,就是《日照重庆》,接得特别紧,就是一年拍的。2011年《日照重庆》去的戛纳,12年《我11》就出来了,那我是觉得说,不遗憾,但确实接得太紧了。接得太紧在一种节奏上,不太利于影片。这里面有好多玄机。

  女物娱乐:您是说选片的组委会?

  王小帅:我就举个例子,我直白说,全世界这么多高手,有些人好久没有拍戏,有些人好多年没有去,就这么几个名额,这是个俱乐部,能够收到邀请进来的就这样。我倒是觉得你每年让我去,有点不太像话。我去年刚来,你今年又让我来,有点不太像话。我倒觉得很自然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