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传统中秋,听最美《梁祝》。9月5日,今年中秋节前夕,作为微博五周年活动,“乐传承·共思清 吕思清演奏会”将在紫金大戏院上演。被誉为“东方第一帕格尼尼”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将来宁邀您一起乐度中秋,吕思清被公认为“《梁祝》最佳诠释者”,中秋佳节,带您最爱的亲人一起来听最美的《梁祝》吧。昨天记者电话采访了吕思清,他透露本次来宁带来的“中秋版”《梁祝》长度约10几分钟,而整场音乐会的曲目中西作品将“五五开”。
当《梁祝》遇见《夜曲》
中国节日听世界音乐,曲目必须“中西合璧”
说起来小提琴可谓西洋乐器,而中秋节则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但这两者放在一起却毫无违和感,说到这个吕思清解释道:“现在世界文化都在不断融合,西洋音乐作为强势音乐被全世界所认可,大家都很喜欢。当然我们中国也有很多用西洋乐器演奏的曲目,虽然相较于西方的作品来说要少很多。国内的演出我当然都会选民族的曲目,有时候在国外演出我也会放几首中国的曲目进去,让西方观众知道用西方音乐创作手法创作、用西方乐器演奏的曲目中国也有,音乐是相通的,就像我们接受西方的音乐一样,中国的传统曲目西方观众也一样被感动”。此次来宁恰逢中秋,吕思清表示为此特别将音乐会的曲目定为中西作品五五开,“像《思乡曲》特别适合表达怀旧和思念,还有《渔舟唱晚》和《梁祝》等也都是中国观众特别熟悉和喜欢的经典作品。西方的比如肖邦《夜曲》也很适合在中秋演奏。此外《流浪者之歌》、《D大调波兰舞曲》等都是既经典又好听的曲子。平时的音乐会我一般会选择西方曲目多一些,这次中西合璧是结合得比较平衡的,而且在艺术性可听性上都综合考虑到了,希望给南京观众留下一个美好的中秋音乐回忆”。
演奏了三四百次《梁祝》
我有《梁祝》情结,现在的演奏比10年前更成熟
吕思清演奏的《梁祝》被业内公认是最好的版本,而“最好”这个光环也源于他与《梁祝》的渊源匪浅,“《梁祝》的创作者陈钢和何占豪先生都是我特别好的朋友,我们交流过很多次,初学时他们也毫无保留地将当时的创作初衷和想表达的情感跟我讲述”。1987年,正是他的父亲将手抄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赠予他,才有了后来吕思清版的《梁祝》。而抄本封面上父亲所写的那句“望你将它演奏出神话般的传奇”,至今仍深深刻在吕思清脑海,“每次演奏的时候,就能想起父亲。这首作品里包含了很多我自己的情感和感悟,有了我自己的感情,我才能让它震撼所有人的心灵。”因为每到一处不演奏《梁祝》观众就不答应,吕思清坦言自己演奏了太多次这首曲子,多到自己也记不清了,“至少有三四百次了吧,这对职业演奏家来说是种挑战,因为想保持新鲜感,对《梁祝》、对帕格尼尼和门德尔松的作品都是如此,因为演奏太多,相反更有困难,因为总是期待有新的火花”。但他也感慨自己现在演奏比10年前更成熟,“音乐是不变的,但我们的人生经历和世界观在不断改变,我和10年前的自己相比就成熟了很多,思维方式和人生阅历都对我的音乐理解有帮助,曲子里有我不同阶段的人生领悟和音乐理解,听我青少年时期的作品很多观众会有纯真的感觉,那时音乐表现得很直白,而现在我的演奏,层次更耐人寻味”。不过在这么多年的演奏当中吕思清也有了一套自己演奏《梁祝》的“独家秘笈”,“从技术上来说,高超的技术是拉好《梁祝》的首要条件。至于音乐表现,常有人说女性演奏家的《梁祝》比较能表现出祝英台的细腻及思想感情。对此我很同意,但《梁祝》作为一个爱情悲剧,一首被称为‘中国交响诗’的名曲,仅演奏出女性的细腻是远远不够的。我虽偏重于祝英台悲剧阐述和控诉,但在总的诠释上却崇尚一种大气魄、大景观、大视野,因此在演奏个性上我绝不取中庸之态,而是把大悲大喜推到极点,在速度、力度、段落的处理上都加强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