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军的一块钢板,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到陈年的免烫衬衫。这些互联网的科技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讲“情怀”,事无巨细地讲述小米4的钢板旅程,实际就是生产过程,锤子手机也是反复讲述其各个技术要点。陈年也如法炮制,大谈免烫衬衫的大学问。
他们都提供了关于生产的知识,让消费者满足了求知欲,由于推介者的诚意和“卖艺”,也就让消费者动了买他产品的心思。这种“情怀营销”之所以能异军突起,一是基于业界领军者的个人魅力,二是由于将生产工艺细致介绍给消费者的“生产故事”,这姑且可以认为是“消费者管理”,而不仅是营销手段了。
这种消费者管理,体现了消费者的一个强烈需求——对生产过程细致了解的需求。即自己极为重视的产品究竟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过去营销者无视这种需求,仅仅卖掉产品,让消费者爽而已——使用得好就够了,无需了解它是如何生产的。这实际就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设置了一个无形的帐幕。让消费者与生产者由于中介者的存在而相互隔绝。
而当生产者艰辛的研发与生产被雷军这样的推介者惟妙惟肖地介绍给消费者时,这就形成了个消费意识上的革命——人们不仅是在消费手机这个产品,而且还在听他讲故事——他是个说书人。当生产者的故事讲给消费者听时,两者的关联就密切起来了。这无疑也就是极好的营销,大大促进了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积极性。过去人们买产品,仅仅是买产品,而现在,还包括买故事。
这是个趋势,相声界有个郭德纲,IT产业是否也需要一个郭德纲呢?我认为是需要的,他的作用就如同段子手,把生产者研发的信息惟妙惟肖地介绍给消费者。让消费者知道他消费的产品是怎么来的,经历了多少艰辛和快乐的故事。这就让消费品本身有了“文化积淀”,文化产生信仰。
因此谈用户体验,绝非仅仅是消费过程中的消费体验,而且还包括“情怀”这种文化体验。讲生产者的故事给消费者听,可以有多种风格,而当下中国才刚刚开始。未来这是个大趋势,其目标对象就是有一定文化水平,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的消费者,或者称做“小清新”。这个需求群体是与知乎之类的社区需求是一致的。只不过知乎做的是社区各界知识的分享,而“消费者”管理则是基于产品的知识分享。粉的意义,不仅是对硬件和软件乃至廉价的“发烧”,还包括对知识和文化的发烧。
这里仅仅是基于营销的需求而提供给粉丝知识,表示自己多么专注,关心用户体验。还没有形成自觉的认识。那么我们需要提高个层次,从管理的层面上谈“消费者管理”的情怀问题。
与消费者管理对应的,是生产者管理。德鲁克在考察通用时,曾发现通用的员工生产积极性不高,无论通过何种加薪手段和激励手段都难以达成管理者们需要的生产积极水平,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最终管理者认识到,症结在于这些通用的工人只负责自己所要生产的部分,而对于自身生产的产品究竟有何价值,乃至组装到汽车里有何等的用处一无所知。那么他们就只是领钱办事,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的工序,那么何来积极性可言?最终管理层想到了办法,就是把通用的汽车拆解开来,详细地向工人们讲解他们生产的零件究竟在汽车里起到什么关键的作用,让他们认识到,没有自己的劳动,满大街跑的汽车是要出问题的。这样从整个生产链条的角度上叫工人们拥有了对自身产品的整体认识。他们的生产就有了目的所在——而非仅仅是领工资而已。这当然也叫情怀——生产情怀,一个关于汽车生产的故事。但这就大大提高了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解决了花大价钱而解决不了的积极性问题。
这么长篇大论地谈生产者的情怀,实际要指出的是消费者的情怀大致类似。如何促进消费者消费的积极性?那么就得如同通用当年做的一样,尽量地提供知识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了解自身消费的产品的来龙去脉。挖掘曾经被销售者们无视的故事。这并非无关紧要,尽管雷军等人并没有刻意地注意该问题,但他的粉丝的积累速度,忠诚度都较高。关键就在于他会讲故事,讲生产者的故事。消费者只有驾驭了自己消费的产品——懂行,这就可以怒刷存在感,技多不压身,这是非常重要的。
讲故事的能力,可以认为是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生产者的故事讲给生产者,生产者积极性提高。生产者的故事讲给消费者,消费者消费积极性提高。而至于创新的故事讲给投资者,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也就提升了上来。我们须知这个时代的大背景,是科技时代,有文化而需求文化的人们越来越多了,他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故事听。这不仅是小说的故事,富有求知欲的人们更需要知识的分享——生产的故事。这对于企业家来说,应当成为自觉的认识。
注:本文首发iDoNews 专栏,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