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反馈 “盼归心切”好文章

2014/9/21 18:13:33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应该是从真情里自然流露出来的;好报纸却是策划出来的,因为它毕竟是一种创意产业。尤其难得的是,付宏伟将这种“良心农业”又放大了,做成了“善心农业”,莲藕反过来又赡养那些弱势群体,实为功在当代,德在千秋。

  张爱军(沧州)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应该是从真情里自然流露出来的;好报纸却是策划出来的,因为它毕竟是一种创意产业。但是,我想,好的策划绝不是异想天开,它应该是从读者的心里“钻”出来的!这是我对《周末》的感受,特别是对2014年9月14日这期策划“归去来兮”,由衷赞叹。这期报纸一到手,即引起了我们全家和单位同事们的热烈讨论。《陈立业种地》那一篇,读起来好亲切。这位清苑的农民种地的方法,对于现代农民来说显然有些笨拙了,但对于当代农民来说又是一种启迪。他回归传统的种植方法,但又将大家集合起来组建合作社,脑子里很有市场意识。这样的农民,这样的种植方法,可信而服人,不失为一种样板。在我看来,传统农业(或者自然农业)既要回归,又要与时俱进,不应只代表怀古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如果是那样的话,这条路就找不到发展方向了。

  付宏伟种莲藕,不上膨大剂,仍然夺高产,这样的做法更让人信服,也更鼓舞士气。趋利,对农民来说是一种必要,一种现实,并不为错。但是它的底线是“避害”,不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给农作物上化肥、打农药、施各种催化剂,看似科学,但是如果过了度,就不是科学范畴的事情了,反过来则成了“伪科学”“反科学”,是道德的缺失,是法理的悖逆。尤其难得的是,付宏伟将这种“良心农业”又放大了,做成了“善心农业”,莲藕反过来又赡养那些弱势群体,实为功在当代,德在千秋。

  安金磊是个大名人,多少年前我就知道他,他的事迹也引起过很大的反响,我的朋友还好奇地去枣强看过他。我从观点上深刻赞同他,对他的农业实践也深表赞叹。据我所知,安先生上过农校,是个专家型的农民,他的那篇《草的千年秘密》写得很有水平和见地。是啊,农作物和草天生不应该是敌人,它们都是土地的孩子,应该是好邻居,好伙伴,甚至是好兄弟,按安先生的话说就是“共生则荣,共处则兴”。因为对草的敌视与敌对,除草,似乎成了农民的天职,成了农业的天然,但是读了安金磊的文章后,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地进行反思了。

  其他几篇文章也挺有意思,就像我身边的家人和同事说的话。其中,《父亲的“地道”》读后颇有同感。和作者一样,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虽然不种地了,但是土地和农村依然让我们魂牵梦萦。如何安顿乡下的父母,如何安顿土地和家园,如何安顿自己的身心,是我们这些游子一直思考的深刻命题。现在,我还没有想出好的答案,文中说的那种“城市最后的乡愁”,我也依然没有释怀。倒是那篇《让城市种满庄稼》让我会心一笑,在我看来,作者的想法天真而可爱,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城市规划”。掩卷再想,城市毕竟不是用来种庄稼的,要想种好庄稼,还得回归到农村,回归到土地的本质上来。

  总之,“归去来兮”的策划很好,因为这个话题紧密联结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针对着当下的社会问题,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当然,它也不仅仅是农民个体的事儿,更关乎顶层设计对“三农”问题的综合考量。

  对《周末》这样的好策划,我们读者“盼归心切”,盼着它“归去来兮”!

  (责任编辑: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