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陈星
(记者 邓冠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陈星9月22日出席“第五届台湾研究新跨越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观点指出,两岸关系中的“政治不稳态”,包括岛内的“政治不稳态”与两岸关系的“不稳态”,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产生的影响既深且巨。
陈星表示,国民党与民进党行为能力的不均衡性所形成的岛内“政治不稳态”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的最显著的问题。他说,自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快速发展,但是这种快速发展的势头却不断遭到来自民进党的反制。在两岸相关协议的签署问题上民进党不断杯葛,力图遏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的进程。国民党虽然有“执政”之利同时又有台“立法院”的多数优势,在两岸关系制度化的过程中却蜗行牛步,特别是在2014年3月“太阳花学运”之后,国民党基本上已经无法抵挡来自民进党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的攻击。 陈星说,国民党这种行为能力的低下主要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国民党内部的不团结。国民党自“执政”以来内部逐步涣散,马英九无法成功凝聚起内部支持,该党在台湾政坛的战斗力因此逐渐被削弱;二是在两岸政策诉求方面长期受到民进党“台独”话语的压制,已经不敢再提国家统一的诉求,两岸互动问题上受民进党的牵制极大;三是在社会联结方面明显落后于国民党,一旦民进党利用社会力量对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展开狙击,国民党就显得束手无策。这种行为能力的不均衡导致了岛内的“政治不稳态”,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产生了一定的牵制作用。 陈星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的核心问题是两岸政治关系的突破以及制度化,这是解决两岸历史遗留问题,加速两岸互动模式向良性化发展并实现制度化的重要前提。但是在目前情况下这个问题显然是短期内无法触及也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目前两岸均坚守的“九二共识”事实上还是保持着一种“模糊的清晰”,即双方对一个中国的内涵不作争论,而是聚焦于解决两岸均比较关注的民生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其实有一定的脆弱性,如果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并赋予和平发展制度化以更高的价值诉求,和平发展制度化本身也很难行稳致远。 陈星表示,两岸的“政治不稳态”对和平发展制度化产生的影响还在于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两岸由经济联结加强转变到政治共识增加并解决政治问题的进程。有学者指出,由于两岸关系的症结在于政治上的对立与分歧,因此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不能取代两岸政治协商对话,“政治问题还需要政治解决,经济、文化只是助力罢了”。换言之,两岸问题的最终解决,两岸政治整合与和平统一的最终实现,并非只通过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就可迎刃而解了,归根结底还需要两岸通过政治协商谈判,消除政治分歧与政治对立来解决。
陈星说,在这种情况下,非政治互动领域的制度化反而有可能对政治互动的制度化产生反向的消解作用,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两岸经济及人员交流的扩大会分别将大陆和台湾的美好一面展示给对方,同时并不美好的一面也会被对方看到,后者经过过滤性解读有可能被放大,进而强化对对方的负面形象;二是两岸的交流与交往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诸如经济纠纷,这些问题和两岸的认同问题纠缠在一起,对消除两岸误解和敌视一般不会产生正面的效果。所以有学者在讨论ECFA对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时说,随着两岸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两岸发生低级别冲突的概率将会增加,但是低级别冲突升级为战争的概率下降。从长期看来,ECFA将对两岸的政治关系产生积极影响。以此言之,两岸经济及文化交流与交往的制度化与政治关系的发展之间有复杂的互动关系,值得进一步讨论。(后方支援记者: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