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黄渤徐峥:三岔口讲不出的告别

2014/9/25 20:43:3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心花路放》中有场徐峥和黄渤争吵的戏,两个男人穿着浴袍,深夜在中国一座南方小镇的三岔口上,高唱“敢问路在何方”。王玉年:感觉《心花路放》跟宁浩以前的喜剧片不一样。

新航标Vol.03 宁浩、黄渤、徐峥::三岔口讲不出的告别

新航标Vol.03 宁浩、黄渤、徐峥::三岔口讲不出的告别

  《心花路放》中有场徐峥和黄渤争吵的戏,两个男人穿着浴袍,深夜在中国一座南方小镇的三岔口上,高唱“敢问路在何方”。宁浩、黄渤、徐峥,相识八年,合作四次。《心花》之后,宁浩要启动设想多年的科幻片;徐峥继续商业喜剧类型片尝试,《港囧》开拍在即;正在《鬼吹灯》剧组的黄渤则希望未来能停下来,做番人生总结,在其他方向寻找已逐渐失去的工作快感。三人似乎也站在一个三岔口上,面临各自的选择……

  监制、主编:陈弋弋

  副主编:钱德勒

  采访、主笔:徐菲

  采访:王玉年

  编辑:梵一

  设计:陈瀚

  摄像:刘嘉奇、张大伟

  电影编辑:唐忻

宁浩、黄渤、徐峥在柏林电影节

宁浩、黄渤、徐峥在柏林电影节

  唐三彩般的合作:不同颜色拼在一起才好玩

  对于三人的关系,黄渤这样评价,“如果大家都是红色的,怎么做唐三彩?大家身上肯定都有不同的颜色,拼凑在一起才好玩。”

  唐三彩中的三种颜色是在8年前开始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那时,黄渤第一眼中的宁浩像个学生,他是在被宁浩的一个朋友叫去《疯狂的石头》剧组报到时,看到宁浩的,“看一小孩子在桌子背后,别人说这是导演,再一看周围全都是小孩,感觉像是要拍学生作业。”

  而宁浩对黄渤的印象还停留在大学校园里的一瞥,“我知道他跟我是校友,我在电影学院院子里见过他,穿着都是走偶像路线,所以记得,但没有说过话。”

  是剧组副导演给宁浩看了黄渤演过的电视剧《民工》,让他对这位校友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在那里面演了一个特别小的角色,我看了一场戏,觉得特别棒,然后就定他了。

  不过,实际上黄渤在《疯狂的石头》里饰演的黑皮角色,一开始是要被删掉的。只是宁浩后来考虑到,正反两方保安和小贼都是各两个,过于对称,才将黑皮保留下来。

  在《疯狂的石头》拍摄的2006年,三个人中只有徐峥因演过《春光灿烂猪八戒》《李卫当官》等电视剧而已经成名,可徐峥却是不请自来的,宁浩一开始不没想找他来演,“一开始是想找他媳妇,我给小陶虹邮箱里发了个剧本,然后他就偷看了小陶虹的邮箱。看完了之后,他觉得这个剧本特别好,就毛遂自荐。他当时是个明星,我也不好意思拒绝他。但我也跟他说,你要来的话我只能给你一个红包,真的没有钱。他无所谓的,他说没关系,我不需要钱。”

  黄渤现在回忆起来,会开玩笑的说那时的徐峥已有明星派头,“就是戴各种帽子,帽衫必须得扣着,手得插着口袋低着头走,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旁边一个人没有他还要低着头走,听到的最多就是不要拍照。”当然玩笑开过后,他又会特别正经的评价道,“徐峥长得蛮可爱,人也特别聪明。”

宁浩、黄渤和徐峥

宁浩、黄渤和徐峥

  互踩肩膀的友谊:傻逼就傻逼,不担心被笑话

  《疯狂的石头》在当时获得的瞩目成绩毋庸赘言,从那时候算起, 三人结识至今已过八年。八年中,四次合作。分别是《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无人区》和《心花路放》。对于三人的这份难得的友谊,黄渤用“臭味相投”来形容,“没打开塑料袋之前还装一下,一打开都知道什么味了。”

  “不装”也基于那时大家还都年轻,没被所谓的名气所累。“少了那些对师长的尊敬以及抹不开面儿、敢说不敢说,大家什么都可以聊,可以胡说八道”,黄渤说他在宁浩面前不怕变成一个孩子,“可以肆无顾忌,可以出洋相,我说的出洋相就是不怕丢丑,可能这个想法很low,low我也想试一下,傻逼就傻逼,就来了。不一定我这个点就是最终结果,可能给他另外的刺激。大家是互相踩肩膀的效果。跟别的导演,可能会觉得抹不开,担心会不会变笑话。”

  徐峥也敢于在两位朋友面前“酒后吐真言”,“有的时候我会看到他们身上的问题,讲了合适不合适?但每次喝完酒以后还是会忍不住全部都讲出来,他们也会跟我讲我身上的问题,我觉得这点还挺好的。如果你跟一个人隔一层的话,你不会讲那样的话,我们彼此之间还是能够听得进去的,说明我们在一起还是有益处。”

  能够形成这样的关系,宁浩认为是基于“类似的经历,类似的认识和价值观。”而在外人看来,所谓类似的价值观在电影中的表达和诉求,包括了不放弃主流观众和讲故事一定要深入浅出。

《心花路放》片场,宁浩、黄渤、徐峥

《心花路放》片场,宁浩、黄渤、徐峥

  相似的价值观:不做艺术家 为主流观众拍戏

  虽然与第六代导演年龄相仿,但宁浩似乎从未被媒体归在那一拨人里。在刚刚成为导演时,他也拍过划分在艺术片范畴的《香火》和《绿草地》,但他的成名作《疯狂的石头》已被定义为“一部纯粹的娱乐商业电影”。此后2009年的电影《疯狂的赛车》让宁浩成为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

  “中国的第六代导演,往往给人以社会现实的批判者、拍摄艺术片、受国际电影节重视等印象,但宁浩不愿意让大众把他跟第六代混为一谈”,宁浩工作室的一位编剧这样评价。“他拍类型片很规矩、基本功扎实、比较尊重本土文化、愿意向主流观众的审美倾斜、看重市场,很像音乐界的汪峰,有音乐素养,又受商业青睐。”

  相比宁浩,跨行做导演的徐峥在类型片上的诉求更加明确,他从不讳言自己想做商业喜剧的初衷,他所看重的两位美国好莱坞喜剧演员本-斯蒂勒和亚当-桑德勒,也都在商业喜剧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能收获名导邀约的黄渤,更不需要在是否迎合主流观众审美价值上多做纠结,他已被观众当成自己人,无论是接地气的长相还是经历,都已经赢得了主流观众的心。

  此外,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宁浩一直将自己定义为“职业导演”,“我是拍广告和MTV出身的,我不是艺术家,所以我有特别多的服务意识,就是我要服务于市场,而且每年要给市场出产品。”黄渤也说,“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把自己的弄好其他的不管。毕竟电影本身还是有它的娱乐属性在的,而且对于中国来说这一点是至高无上的。”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