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吻》《聪明的一休》…… 还记得咱扬州歌星朱晓琳吗?

2014/10/10 20:56:25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记者:录首张专辑《歌林新苗:朱晓琳》是1984年,那年您才16岁。朱晓琳:付林、谷建芬是多产的作家,他们写给他们团里的孩子们唱的。朱晓琳:没有打算,遇到相爱的人,就在一起,没有碰到,也不强求。

  朱晓琳

  朱晓琳签名

  30年前,一曲《妈妈的吻》爆红大江南北,传唱至今;首张专辑《歌林新苗:朱晓琳》一次全国订货会就卖出了240万张,创下全国之最。《聪明的一休》、《月儿弯弯照九州》、《那一年我17岁》等脍炙人口,歌曲不停再版,直到现在,《朱晓琳珍藏版》仍在热卖。16岁出道的扬州歌星朱晓琳在中国歌坛上留下了奇幻的足迹。

  30年,朱晓琳由纯真的童星长成了温婉的女星,清纯淡雅依然。30年的艺术人生,书写了一部人生传奇。昨天中午,朱晓琳在家乡扬州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当年万万没想到

  《妈妈的吻》会这么火

  记者:日子过得太快了。很多人都在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回味少年时光,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朱晓琳:当然是自己的演艺生涯了。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在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录制第一张专辑的时光,以及小时候出去演出的事情。想起来,蛮有意思的。但我也不是整天沉浸在这些里面,过去就过去了。

  记者:录首张专辑《歌林新苗:朱晓琳》是1984年,那年您才16岁。当时有没有想到自己会红?

  朱晓琳:想到自己会红。我爸爸妈妈觉得我是这方面的人才。我遇到过很多来扬州演出的名家,他们都很夸赞。但是《妈妈的吻》这首歌红,我万万没想到。这首歌录得非常快。这首歌火,与它的主题有非常大的关系。年轻人对长辈的爱,为人父母者也感动于孩子对自己的这份爱,引起了情感的共鸣。

  记者:这首歌是付林、谷建芬作词作曲的。

  朱晓琳:付林、谷建芬是多产的作家,他们写给他们团里的孩子们唱的。我是第一个把这首歌录进专辑,发行的。在录制的时候,付林老师来了。

  天时地利人和

  我觉得一切都是命

  记者:现在回望自己的艺术之路,您怎么看待自己的走红?

  朱晓琳:我不是一个很努力的人,我始终不愿意把太多的精力投身到工作当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随缘。当年,我们家住在第二招待所,其他人家都搬走了,就我们家没走。这才有机会碰到了很多来扬州演出的歌唱家。如果当初搬了,就没有现在的我,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那么多的歌唱家夸赞我,才给了我家人信心,支持我走歌唱这条路。后来,我爸爸才给广州的太平洋影音公司写信,推荐自己的女儿。那时,刚刚改革开放,公司少,好歌也少。我爸是第一个给“太平洋”写信的,就有了后来的机会。那时候,大家对十几岁孩子出来唱歌很是好奇。我的故事出来了以后,有无数的人给“太平洋”写信,甚至给后来的“新时代”写。但是,成千上万的信,写过去,就不会引起公司的注意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我觉得一切都是命。

  记者:您和老一辈歌唱家的交往一直在延续?

  朱晓琳:我很感激李光曦、朱逢博等老师。演出时经常遇到李光曦老师,李老师是我最欣赏的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人正派,歌唱得好。

  圈内出现乱象

  最火的时候,作了其他选择

  记者:在最红火的时候,您却作出了新的选择。您对演艺圈没有留恋?

  朱晓琳:小的时候,周围单纯,演员不多,歌也不多,红了也就红了。可是,到了1990年,大家看到我们这一辈红了,能赚钱,名气也很好,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做明星,成立了越来越多的公司,这时候就出现了乱象的苗头。我不太习惯。我那时对演艺圈没有信心。我还真不留恋。那时,就想到国外读书。我妹妹在复旦,就帮我报了进修班。我当时还换了名字,我没叫朱晓琳,叫杨诗韵,我就是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不要别人找我唱歌,找我签名。

  记者:演艺圈也需要“眼球”啊,您不需要?

  朱晓琳:我已经很满足。很多人都想做明星,都想红。我16岁就红火了,还想怎样?还想有两次三次吗?不要太贪。

  记者: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出名要趁早”。

  朱晓琳:我不赞成出名要趁早。因为孩子年纪太小了,各方面的思想观念没有成熟,容易受到各方面的诱惑。出名太早了,人们给你的就是献花和掌声,容易迷失方向。而且一旦有了优越的生活,比较容易放弃学习,或者不专心学习。走上这一条路,可以说是不归路,火了还行,如果没火到那个程度,小事又不愿意做,有可能长大以后,就会穷困潦倒,染上这个圈子的恶习。但国外一些明星,比如演《哈利·波特》的“赫敏”,智商很高,好像有双学位,很厉害的。不放弃学业,业余来唱歌演戏,是对的。这样才能给人生留有回旋的余地。

  美国、扬州两头住

  爱看侦探美剧

  记者:这么多年,大家很关心您在做些什么,过着怎样的生活?

  朱晓琳:我过着悠闲的生活。我妹妹在美国,爸爸妈妈在扬州。原来,我大概半年在美国,剩下的时间在北京,因为在那里赶演出做节目比较方便。现在,爸爸妈妈年纪大了,很想念我,我想多陪陪他们。现在,美国住一住,扬州住一住。

  记者:爸妈去美国吗?

  朱晓琳:他们也去,但不太习惯。其实,从1994年开始,我就很少回扬州。去年我回扬州过的年。

  记者:人生每一个阶段的课题都不同。而今,有组建家庭的打算吗?

  朱晓琳:没有打算,遇到相爱的人,就在一起,没有碰到,也不强求。

  记者:您身边肯定不乏追求者。会不会是您的要求太高了?

  朱晓琳:很难说有一个设定的想法。这些都是空想,只有这个人出现的时候,才知道这个人是不是我喜欢的。我觉得对方正直、善良是第一位的。然后,我们的思想和对事物的看法,也要有共同点。

  记者:对自己的事业有新的规划吗?

  朱晓琳:没有。我觉得我的命还好。比如,2000年时,《同一首歌》火了,请我唱,又唤起了人们的记忆。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在《同一首歌》演出。无形之中,给我做了推广。也许,这就是天意。现在,每年一半的时间在工作,一半的时间在休息,我觉得这就够了。

  记者:听说您爱看推理题材的作品。

  朱晓琳:喜欢看美剧,看破案谋杀类的,法医的书我也爱看。这能学到很多科学知识,我觉得法医是很伟大的职业。我觉得做侦探蛮有意思的,抽丝剥茧,非常有意义。我爱美食,这也是我最大的遗憾。我最大的愿望是使劲吃,不会发胖。

  记者 桂国

  (责任编辑: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