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胡月,就不能不说《黄土高坡》,也不能不提上世纪八十年代内地流行歌坛兴起的原创风格的“西北风”。《黄土高坡》不但是胡月的代表作,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歌曲。但大家也许有所不知,《黄土高坡》是胡月在录音棚偶然撞见的。
二十多年前,已经是红歌星的胡月经常出入各处的录音棚录唱歌曲专辑。1985年出版第一张个人独唱专辑《寻觅》后,胡月相继出版发行《为谁多情》、《紫色水晶》等独唱专辑。“我读谱快,进棚录音时间就快。那时一盘磁带的制作周期也很短。那些年录制了特别多的磁带,自己都不记得录过多少盘。最高纪录是三天录了三盘磁带,就是30首歌。记得那是在广州,三天没出录音棚,录完唱的部分,就利用乐手录伴奏的间隙在棚里找个角落歇一会。要是正赶上天气好,就跟摄影师赶紧跑到录音棚外边,随便找个景,把磁带的封套拍了。
那时磁带制作就这样,很不讲究。歌曲也多是翻唱欧美或港台的,原创歌曲很少。有一天,我去录音棚给一个晚会录歌,正好苏越给他爱人安雯在棚里录音。录的是一首新歌叫做《黄土高坡》,当时是安雯来唱的。我一听就特别喜欢,聊天中得知他们夫妇录完这个节目后马上就要东渡日本留学。我当即跟苏越表示希望我来把这首歌曲传唱开来。于是,苏越、安雯就把歌谱和伴奏都给了我,由我来演唱,并录了带子。后来还多次用这首歌参赛获奖,一切都顺其自然。1988年初,有一台在首体举办的大型晚会,我演唱了《黄土高坡》和《走西口》。当时晚会上还有崔健演唱的《一无所有》,还有孙国庆,田震等歌手,是最早的、也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台充满本土文化色彩的流行歌曲演唱会。就是这台演唱会的大获成功,媒体有了‘西北风’的说法。”
胡月
1988年3月,胡月带着《黄土高坡》和《热恋的故乡》参加全国环境歌曲邀请赛,获得第一名。同年5月,她参加了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业余组)比赛。接触过胡月的人,都不难感知她随遇而安的个性。性格即命运。没有太多的预期,也没有过多预设,一切都顺其自然,用这些话来概括胡月的人生经历恐怕是再恰当不过了。
胡月的歌唱生涯从5岁开始的,首次演出是被父亲拎上台的。 胡月的父母年轻时都是抗美援朝的文艺兵,后来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到航天部工作。航天部每年都要组织全国职工文艺调演。受父母熏陶,胡月自小便喜欢文艺,5岁那年她人生中的第一次登台表演是跟父母一起演唱样板戏。“演出那天,妈妈提前给我化好了妆。报幕员报了幕,我却不敢上台。于是我爸就一把把我拎上了台。那天赢得满堂喝彩,掌声不断,不得不返场。相声演员常宝华、常贵田作为嘉宾也参加了这台节目。他们看了我的演出说,这小姑娘真行,将来一定能成气候!后来我当了歌手,常宝华老师每次见到我都说,我就知道你能成才,你五岁演出的时候我就觉得你是个苗子,果不其然嘛!”
从5岁登台开始,胡月就一直参加航天部的各类文艺演出,甚至高中三年级时,同学们都积极备战高考,她还是被“借调”参加航天部的文艺演出,为此高考失利。胡月说:“从小我就喜欢唱歌,十三岁那年考上了空政歌舞团,因为年龄太小没能如愿当上歌唱演员。当歌手一直是我的梦想,后来邓丽君的歌非常流行的,我就跟着录音机模仿着唱。由于演出多,耽误了学业,高考落榜了,但我并没怎么难过。高中毕业,就进了航天部工作,并开始走穴演出。后来为了专心唱歌,索性把航天部的铁饭碗工作给辞了,当时很多人都替我可惜。”
“走穴”可谓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内地文艺市场的一道独特的时代风景,凭借出众的演唱实力,胡月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红歌星。谈及走穴生涯,胡月回忆说:“那时演出特别多,一天到晚各地跑,有时候一天要演好几场。那时的麦克风都是有线的。一次在台上唱得很投入,线都拽掉了,情急之下就一把把线插回去接着唱。有一次我还在舞台上笑场了。那场我已经唱到第6首了,一个乐手弹错了音。我回头看他,偏赶上那天他牙上火发炎,脸都肿了,样子特可乐。结果我就忍不住笑场了。现在想想真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