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保护是重中之重——访中科院院士张楚汉

2014/10/20 14:49:22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丹江口大坝兴建,到渠首定址淅川陶岔,祖籍广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和南阳城、南阳人有过数次交集。此次抵宛,张楚汉对渠首枢纽工程及水源地水质安全进行了非常仔细的考量。

  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丹江口大坝兴建,到渠首定址淅川陶岔,祖籍广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和南阳城、南阳人有过数次交集。作为国内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数一数二的专家,对举国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张楚汉倾注了大量心血。而对作出巨大贡献的16.5万南阳移民,张楚汉更是念念不忘。

  此次抵宛,张楚汉对渠首枢纽工程及水源地水质安全进行了非常仔细的考量。谈及如何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这位已经81岁高龄的老人有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清醒。他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从目前看,无论是工程质量还是水源地保护等方面,都做得相当到位。然而,建成仅仅是起步,工程能否长期、安全、高效、友好地运行下去,后面任务相当艰巨。“作为水源地城市,在土地利用、水土保持、工农业发展等方面,都要特别注意,一定要保证将来有水可调。”

  “其次是要注意水质保护。”张楚汉认为,目前丹江口水库水质已达II类标准,很好,但一定要长期保持。“水源地的水质保护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沿路水质安全。丹江流域面积大,水域宽,南阳人民任重道远啊!”

  对工程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南阳人民,张楚汉饱含深情,更寄予厚望。他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南阳移民最多、被淹没范围最广、环境保护任务最重、责任最大。“四川都江堰建成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到现在还在发挥着非常好的作用。希望南阳人再接再厉,为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打造成一个世纪工程继续贡献力量,在中国水利工程历史上树起一座伟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