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无战事》制片人侯鸿亮
侯鸿亮的大名在电视圈内流传颇广,只是普通老百姓并不认识他。不过,作为一个著名的以品质为优先的制片人,现任山东影视集团北京分部负责人的侯鸿亮曾经参与投资、制作过的作品应该很多观众都看过,例如《闯关东》、《生死线》、《战长沙》等,再加上最近正在热播中的《北平无战事》。尤其是拍摄历经波折,七次投资七次撤资的《北平无战事》更让侯鸿亮赢得了制作的上佳口碑。前天,侯鸿亮应华策北京第二期编剧班之邀来为年轻编剧授课,课毕他接受了扬子晚报记者的采访。
扬子晚报记者 张漪
阅读3000万字才写就80万字
作为制片人,侯鸿亮和许多知名的编剧都合作过,但这其中最有名的有两位:高满堂和刘和平。前者的作品有《闯关东》《钢铁时代》《温州一家人》《北风那个吹》等,后者有《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北平无战事》等。侯鸿亮表示,这两位大编剧一个是“走很多的路”(高满堂在写剧本前看很多书后还会去实地采访),另一个则是“看很多的书”(刘和平是个历史学家,饱读诗书,写作前并不采访)。
关于热播中的《北平无战事》中与刘和平的合作,侯鸿亮表示,这部剧正是刘和平大量历史阅读经验的呈现。据他介绍,《北平无战事》文本到剧组拍摄的时候是40集的容量,每一集在2万字左右,里边有大量描写性的语言,加在一起有八十多万字,“这是刘和平至少三千万字的阅读最后呈现出来的80多万字。”
历史都是真实的,人物却是虚构的
很多观众在看这个故事的过程当中,会发现有很多我们所不了解的历史。这一点侯鸿亮也表示有同感,不仅他有这个疑虑,孔笙导演是特别较真的人,一定要在开机之前把很多东西搞清楚,包括他的团队也要搞清楚刘老师剧本里头每一个台词的含义。于是大家都去请教刘和平,侯鸿亮说,“他会娓娓道来那段历史。听刘老师解读和讨论剧本,大家都觉得是上了一堂历史课,而这个历史课绝不是在历史书上能够学到的。”而到了拍摄的时候,演员又有不明白的,每一个演员都会问刘老师,我的前世是什么,我未来是什么,刘老师还会给他们答疑。”
侯鸿亮说,“像这种编剧,我认为他用自己的方式构建了《北平无战事》这段历史。看似这段历史都是真实的,但是这段历史里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也可以在里边找到对应的人,只是取了对应的一些人物的身份和其中的一些点或者人物性格形成了区别于真实人物的历史形象。所以我看到有一个评价特别好:我觉得《北平无战事》做到了文学与史学最好的连接。”
看剧本激动不已,接手前该片已遭七次撤资
《北平无战事》播出后受到了高度好评,一下子成为现象级的电视剧,刘和平为了避开每天接太多太多采访电话,已经躲起来了。侯鸿亮也是电话爆棚,不过,这种热闹的局面与整个拍摄的冷清与波折似乎颇有对应的反差,惹人深思。据侯鸿亮介绍,他接手《北平无战事》是他在2012年的夏天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金生打的,对方表示《北平无战事》是刘和平写的关于1948年到1949年这段历史的一部戏,是广电总局的重点,希望他们团队能够考虑一下。当时侯鸿亮正在准备另一部戏,但他去看了剧本后觉得必须要拍,“这个本子看了不是让人叫好,而是让人激动,没有办法拒绝。”
在接手《北平无战事》之前,侯鸿亮去了解了一下这个戏的拍摄前史,没想到它“算是中国电视剧前史最多的”,七次投资、七次撤资,有两个一线导演建组、筹备,临到开机那一刻又被停机,刘和平一个人大概赔了一百多万,这七年没挣什么钱,一直为这件事。“我就问这七个出品方的其中一个,我就问为什么你们要投你们要撤,这里边大家都在说,这个戏是好戏,但是最后我们认为此剧是有风险的,而且这个风险很大。”
一集就是一场戏,拍前饱受圈内质疑
风险除了剧情中政治上的敏感风险外,还有刘和平剧本的写法。有些影视圈中的人质疑,“这是电视剧吗?一集就一场戏,法庭就是一集的剧本,这就像一个话剧的独角戏,这个怎么拍呢?”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但是侯鸿亮认为,“我觉得这个剧本能让我们陷入到刘和平老师的文字里边,甚至有想哭的冲动。有些人看了以后说是谍战戏,有些人看了之后说是经济行业戏,有些人看了之后说是政治戏,有人看了之后说是历史戏,就因为信息量巨大,所以才会有了这么多的标签,其实这些东西都在,它就是一个历史转折期的承受者的故事。”
在侯鸿亮看来,作为一个编剧,像刘和平老师这样的已经绝迹了,“在他身上有文人的风骨,有士大夫的精神。你说他不懂市场,他对市场也很了解,但是在今天这个日益恶化的市场,恰恰有刘老师这样坚持的人,才能够让大家在市场当中看到一线希望。刘和平老师坚持用他的作品,用七年的时间做自己的事。就为这一点,我觉得他在我心中永远是占据一个最高位置的,文化人如果没有这种担当,最后就只是一个挣钱的机器了。”
好剧本带来好演员,陈宝国15年后演反派
因为要打造一部精品戏,要“复活”刘老师笔下差不多十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侯鸿亮去“码演员”,而这部剧的投资也上升至1亿多元。“除了演员外,各个部门我们都得和这个文字相匹配,导演要匹配、摄影要匹配,美术要匹配,服装、道具都要匹配,到今天大家看,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做到了。”开始的时候,侯鸿亮去找过孙红雷、邓超、黄晓明、陈道明等等,但这些人都没有演成,然而不少演员对剧本中的人物都极为认同。
“孙红雷看完剧本以后说,‘我能演方孟韦,也能演曾可达,还能演孙秘书,我也可以演梁经纶,但是我长得不够帅’。陈宝国那边,我说你自己先挑,他说‘我能演方步亭,也能演徐铁英,我要是再不要脸了,马汉山我演得挺好,那个人太精彩了’,后来导演对陈宝国说演徐铁英,因为他15年没有演过反面人物。”因为剧本的人物形象打动演员,侯鸿亮表示,《北平无战事》没发现演员要高片酬的现象,“陈宝国老师原来两个月的戏加到了四个月,他没有多收一分钱,《北平无战事》这些演员为了拍一部好戏,没有一个把钱放在第一位。”
首轮收回投资成本,欣慰把流失的观众又拉回
《北平无战事》是这几年正剧在口碑和商业价值上取得很好成绩的“典范”,不过,从前期来看,很多电视台对它的信心并没有像市场反映这样好。侯鸿亮承认,这部巨星云集的戏,首轮播出(包括电视台与网络)才算是收回了成本,不过,他认为此剧是常青树,“我相信这个戏未来十年都会不断有利润产生,不像一个戏播出完了价值就已经消化了,一把挣了多少钱。用刘老师一句话说,好文章重读如初读,这部戏一定是重读如初读的戏,复播率会高,价值会长线的产生。”
在侯鸿亮看来,作为《北平无战事》的制片人,让他最欣慰的是,“我的朋友多年不联系的,一些对我们电视剧特别不看好的,根本不看电视剧的,还有其他行业的像搞资本的、搞金融的、搞经济的,这些已经流失的观众又回到了荧屏前,大家都在讨论《北平无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