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代舞遇到京剧 从孔雀公主到虞美人杨丽萍实验“埋伏”

2014/10/26 16:56:15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说起杨丽萍,人们会想起舞台上的她,化身灵鸟孔雀,沐浴着日月星光,跳跃出生命最初的欢喜;人们也会想起台下的她,永远纤瘦,永远留着修长的指甲,永远钟情于一般人根本无法驾驭的民族服饰。这部打上了实验性现代舞标签的《十面埋伏》15分钟片段甫一亮相,便引起国际演出界的追捧。

  说起杨丽萍,人们会想起舞台上的她,化身灵鸟孔雀,沐浴着日月星光,跳跃出生命最初的欢喜;人们也会想起台下的她,永远纤瘦,永远留着修长的指甲,永远钟情于一般人根本无法驾驭的民族服饰。在刚刚落幕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孔雀公主”这次竟然以一部现代舞作品《十面埋伏》而艳惊四座。这部打上了实验性现代舞标签的《十面埋伏》15分钟片段甫一亮相,便引起国际演出界的追捧。

  吸引力

  10多个艺术节发邀约

  在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上,就有众多国外买家感叹:“在看了太多似曾相识的作品之后,《十面埋伏》让我们耳目一新。”顾名思义,《十面埋伏》是一个关于项羽、刘邦和虞姬的故事。它寄生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下,在去除民族舞元素的同时,引入了大量京剧元素,从而呈现出全新的舞蹈面貌。这部由杨丽萍舞蹈工作室打造的《十面埋伏》虽然只是短短呈现了15分钟,就受到了赫尔辛基艺术节、澳大利亚“十天”艺术节、俄罗斯契科夫戏剧节、布拉格舞蹈节等10多个艺术节都发出的邀约,而新西兰奥克兰艺术节的总监凡·佐恩更是直呼,这是她近年来看到过的最好演出。

  实验力

  人性缠斗引发共鸣

  这部《十面埋伏》不是大众熟悉的“杨丽萍作品”。这一次,历史取代了自然,成为她灵感的来源。她说,选择《十面埋伏》这个题材,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人物身上可能存在的人性缠斗,以及由此引发的当代观众的共鸣。“这样的故事其实一直延续到现在。不管是刘邦、项羽还是萧何、韩信,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诠释,因此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每个人都面临着来自外界或来自内心的埋伏。到底是欲望催生了恐惧,还是恐惧滋养了欲望?”

  所以,《十面埋伏》的重点不在于讲故事。从目前展示的片段来看,它带有强烈的实验色彩,突破了传统舞剧的叙事方法,更像一些特写镜头的集合,运用多种舞台手段,刻画人物在某一时刻的纠结与矛盾。比如舞台上会同时出现两个韩信,穿黑衣的那个,代表了他的第二重人格。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部现代舞作品,《十面埋伏》剔除了民族舞的元素,而带有鲜明的京剧基因。杨丽萍说,《十面埋伏》不仅在于传统的复苏,还有更多的“现代意义”。“埋伏,不仅仅是古人的恐惧,现代人也有,我们每个人都在被埋伏—外界的,心灵的,时时刻刻。这是很现代也很普遍的人性的东西。”她想用这部剧,告诉大家如何避免被“埋伏”的恐惧。

  交融力

  舞蹈向京剧找素材

  15分钟的片段,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两个角色:萧何与虞姬。萧何的扮演者是京剧裘派传人裘继戎,这些年来,这位梨园世子一直尝试着将京剧表演和多种舞蹈语汇同时展现在舞台上,与一心求变的杨丽萍一拍即合。男扮女装的虞姬更是亮眼,让人联想到京剧舞台上的男旦。“没错。用男演员来扮演虞姬并不是噱头,而是有文化渊源的。我们就是借鉴了京剧的这个传统。”杨丽萍这样表示。

  “我是一个特别尊重传统文化的人。我们想用新的观念去做这个舞蹈,首当其冲是要找中国舞蹈语汇,在民族舞之外,中国舞蹈难道只能向芭蕾看齐?所以我们回归自己的传统,从京剧吸收营养素,用京剧基因取代民族舞元素,京剧舞台上那些程式化的动作,完全可以转化为新的、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语言。”《十面埋伏》中采用了同名琵琶曲,“我也很喜欢那首曲子,用乐器把《十面埋伏》这么复杂的战争场面诠释得淋漓尽致,这是跟贝多芬的《命运》一样经典的曲子,短短几分钟就能让人感受到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

  渗透力

  传统的“进化”与“衍变”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具有实验性的舞剧中,演员们的化妆大部分采用京剧扮相,演员服装有的充满了粗犷的原始感,有的具有东方传统服饰的飘逸美,这样的衬托,使演员的表演体现出一种神秘、古典、哲理化的意味。表演全程,不见刀枪棍棒,却处处惊冷肃杀,让人目不转睛,心生战栗,可谓“十面埋伏”。

  熟悉杨丽萍作品的人都知道,这些“与生俱来”的杨丽萍印记加上京剧的高雅、灵动,在舞蹈的融汇下,所呈现出的如梦似幻,就是舞台表现的一种极致。把传统的东西以现代的方式重新阐释出来,把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有的危机感深刻地进行演绎,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理性地创造”,是传统艺术在现代冲击下的“进化”与“衍变”。而这一切正是杨丽萍多年来探索与擅长的。据杨丽萍透露该剧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与完善,预计将于明年五六月份正式亮相。

  春城晚报 记者 解非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