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译宋佳携手剧版《金陵十三钗》

2014/11/11 1:53:21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由湖南广播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北京世纪伙伴、盛典影视联合出品的《四十九日·祭》即将于12月初登陆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接档《因为爱情有奇迹》震撼播出。

  四十九日·祭横版单页

  南报网讯(记者 邢虹)由湖南广播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北京世纪伙伴、盛典影视联合出品的《四十九日·祭》即将于12月初登陆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接档《因为爱情有奇迹》震撼播出。这部汇聚张嘉译、宋佳、黄志忠、胡歌等出演的历史大戏,以审判的形式讲述南京被日军攻占前及日军进城之后49天内发生的人间惨剧,反映绝境中的生命意义与人性救赎。总导演张黎说这个片子不仅希望中国人看,更希望发行到全世界。而编剧严歌苓则在人物设定等许多方面作出了调整,并表示《四十九日祭》是她最愿意和最愉悦的一次作品呈现。

  张黎执导 严歌苓再任编剧

  早在1991年,总导演张黎和编剧严歌苓就开始聊作品,探讨历史的本质。2011年底,拿到小说《金陵十三钗》后,张黎、严歌苓及这部剧的总策划张和平,投资方负责人等开始商量,一定要找一个主题把它拍成电视剧。而关于这个作品的内容,张黎和严歌苓一早就达成共识: 日军屠城六周, 《四十九日祭》的故事从事发前一周写起,加起来一共49天。49天也正好是中国传统中,人去世后灵魂得以超度的节点,这也是剧名的由来。

  在电视剧《四十九日祭》前,荧屏上已经有太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作品,为什么还要再拍这段历史?张黎表示,拍《四十九日祭》有两个意义,一是审视,二是警醒。“《四十九日祭》是一个有关浩劫的故事,一个记录屠戮的故事,一个从来没有被遗忘,也绝不该被遗忘的故事,希望世界可以知晓,国人以此牢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城市曾经发生的一切。”张黎认为,在这部剧里,生命是平等的,更是有尊严的,这部剧就是想用绝境求生揭示生命的意义:与其屈辱活着不如尊严死去。

  擅长宏大历史叙事的张黎曾执导《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等历史大剧,张黎的作品有种难得稳定的厚重感,又不乏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和情感表达。张黎一直认为,一部历史剧很难还原遥远年代人物的真实样貌,有的只是再塑造的过程,塑造的尺度不在于人物外貌的相似度,更在于精神的传达。 “一个貌似凛冽的故事,背后都绝不是历史本身,而是一种人文精神。我导演的片子本质上有一个相似的东西,就是居安思危的主题。”张黎表示,《四十九日祭》中没有设计表现日本人善良一面的戏份,因为个体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一个族群,一个千夫所指的族群。

  曾经担任过电影《金陵十三钗》编剧的严歌苓,再次担任电视剧《四十九日祭》的编剧,自己的作品一再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严歌苓的态度依然是谨慎和认真,对于《金陵十三钗》反复被搬上荧屏,严歌苓觉得很欣慰,“小说《金陵十三钗》在西方出版后,很多人才知道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这么大一件事。南京大屠杀是一次不同寻常的事件,一定要想办法让世人了解。”对于这一点,张黎深有所感,他认为南京大屠杀有很多史学记载,严歌苓通过几个真实的人物把它戏剧化成一个故事,这种提炼在他看来就是一种精神真实。

  剧版更接近原著 玉墨最后没有“凋零”

  在《四十九日祭》开播之前,已经有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珠玉在前,电视剧版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

  首要的区别在于剧本容量。严歌苓表示,受篇幅所限,电影版必须舍弃很多对南京大屠杀的思考,电视剧版中,严歌苓新增了大量素材和新鲜感受,将原著改为长篇,并把她多年来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纳入其中。情节和角色设置上也有许多的调整,电视剧增加了“前史”和“后史”,人物故事也会有一些改编。电视剧中同样有神父,有宗教,有租界里各式各样的外国人,但电影版中的外国神父在电视剧中变成了由张嘉译饰演的“伪神父”——中国人法比。剧版要表现的主题之一是,“你是什么族群就是什么族群,永远不要奢望别人来救你,外国的神无法救中国的人。”剧版中,女主角玉墨不会说英语,她没有“凋零”而是作为战后幸存者参与了大屠杀清算,女学生书娟也比电影版更阴郁。严歌苓表示,总体上,剧版更接近原著,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能在电视剧里更完整地展现,“身为作者和这部剧的编剧,这是我最愿意也最愉悦的一次作品呈现。”严歌苓说。

  相较于《金陵十三钗》将笔墨更多地放在两个女性群体的命运互换上,《四十九日祭》更关注大屠杀中的群像,张黎说:“这部剧中可能没有特别绝对的男一号女一号,多条线索相互勾连,它是群体命运而不是个体命运。”张黎表示,“《四十九日祭》概括来说,就是几个男人为了身后各自的女人一个个去死的故事。我们希望打捞历史,在大悲剧中挖掘生命本质,真实还原人性的选择和情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