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华强借高利贷入行 80万签下周润发(2)

2014/11/21 2:23:4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向华胜将公司更名为“永盛”,带着《大小不良》的拍摄计划,开始了在香港影坛的第一次破浪之旅。”  由周润发、刘德华、王祖贤领衔的《赌神》上映后,引发观影狂潮,将近4000万的进账让永盛第一次尝到票房冠军的滋味。

向华强借高利贷入行 80万签下周润发(2)

向华强20日北京病逝

  “电影始终还是我最喜欢的事情。”在影迷即将遗忘他的前夜,向华胜回来了,带着名为“5510”的新计划。5510,即用5年时间,投资5亿,拍摄10部影片。为这个计划打响首战的是两部古装喜剧《唐伯虎点秋香2》和《龙凤店》。

  《唐伯虎点秋香2》超过7000万的票房依然延续了向氏票房不败的影坛传奇,但令人失望的剧情设计使得向华胜本人都大为不满。据说是他和导演李力持的一些创作理念分歧较大。他将更大的希望寄托在第二部影片《龙凤店》上。

  “这个戏绝对超过90分,在我这里,超过80分就会是好片子。”向华胜说。“我改编的是正德皇帝下江南游龙戏凤的故事,我敢保证绝对是改编电影里做得最好的,这个桥段不比当年的《至尊无上》差。”

  向华胜信心十足,“片子不好,会有中影、上影两条最大的院线给你发行吗?”

  不止一个向华胜身边的朋友透露,从影至今,他自认没有拍过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那些影片都只为市场量身定做。一个朋友说,如果他把内心的那部电影拍出来,肯定是部文艺片,当然也绝对不卖钱。

  向华胜痴迷命理,醉心玄学,他说得比较多的一句话是:“我命好。”

  只有现在不行的人才老提过去

  人物周刊:一个人能做电影几十年都不曾在票房上失手,你是怎么做到的?

  向华胜:诸葛一生唯谨慎。这个牵涉到命理运数的问题。努力好像很重要,其实努力就成功,只适合开个小餐馆或者开个鞋店之类的生意。努力会不愁三餐,但是要做到出人头地,除了要命好、运气好,好像没有别的什么方法。

  人物周刊:你这样的回答,可能会有很多人不满意。

  向华胜:我有很多朋友很努力,但还是赔很多钱。所有拍电影的人,做梦都想不到,哪一部会最火。我跟周润发拍的《赌神》,合约是送上门来的,开机时剧本都没有。片商一听我要拍的内容,当时就付了定金,最后破亚洲纪录,赚很多钱。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你说这是我努力吗?好像不是。当然,没有我前面其他的努力,也不会有今天,要不然国家以为我跑这里来宣传迷信。

  人物周刊:你的家族背景显赫,其实你有很多投资渠道,为什么会选择做电影?

  向华胜:人其实都在找自己最适合做的事情,这个事肯定得是你自己喜欢,而且还要熟悉。人对不熟悉的事情,总是会产生恐惧。你回到自己家里,即使漆黑一片,你也不会害怕,因为你太熟悉了。我做电影差不多10年的时候,对票房的预计准确度就达到90%。我说这部戏票房2000万,绝对不会1500万,大概就是1900万到2100万之间。

  虽然我是命理专家,但我不迷信,我是爱因斯坦的信徒,他说过,人做事如果要成功,在之前必须脑海中有画面。电影说穿了,就是画面,再就是七情六欲。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很好,如果不拍地震场面,大概500万也就拍完了吧,但他还是要花那么多钱,不然他心里就没底。李安心里如果有底,也不会让梁朝伟上床吧?电影最牛就是喜欢你也得看,不喜欢你也得看,千方百计让人进影院,李安他们懂,我也懂。所以我每部戏都成功,要不然我也没做什么大生意,这些年吃香喝辣,哪儿来的钱?

  人物周刊:电影是你最重要的投资吗?

  向华胜:不是,我金融做得挺好,我有上市公司。后来没拍电影的这几年,我做金融股票,也做得挺大,赚钱比电影多。

  人物周刊:你做电影总是会注重量的突破,是出于广种薄收的盈利需要吗?

  向华胜:不,是必须的。一个本子搞三五个月,找一个大明星,谁有空马上给你拍?明星都要看本子,所以我找一堆编剧写本子,先把故事准备好,明星喜欢哪个我们就拍哪个。明星永远是没时间,筹备几个月拍,再上片、宣传,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就没了,所以国内电影总做不出一个潮流。

  观众喜欢你就给他吃嘛,人家喜欢吃鱼,你非要让人吃肉,等人想吃肉,你又上一道胡萝卜,感觉还是怪怪的。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很明显观众喜欢,可他非要跑去拍《唐山大地震》,一震就是两年,弄得现在才拍续集。我跟你讲,我的《疯狂大金婚》准备找古天乐拍,早筹备好了,题材跟他一样,但是我尊重他,没有抢他前面拍,要不然现在已经出来了。我宁可跟他上片的时候对打,这个要讲江湖道义。

  人物周刊:内地电影如今的一个现状就是产量可观、质量欠佳。有人担心这种局面继续下去会恶化国产片的发展环境,你怎么看?

  向华胜:产量多是好事,那样才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有进步。为什么古装戏那么多,因为人总是懒惰的,三部五部卖光了就没东西了,佛家讲一个“空”字,你不倒空,就装不进去嘛。卖得太快,没有东西进去,那他卖什么?你拍现在的故事,观众心里都有底,你好不好观众很快就知道,但古装你可以编啊。不过要记住,无中生有的东西最难编好。古装改得比较快,像周星驰演的《鹿鼎记》,剧本我改的,我拿金庸的原著做成两集,你看效果不错吧?古装我一个星期就可以给你,但是时装慢,所以我现在几个本子同时在赶,怎么赶都要几年。

  人物周刊:“5510计划”是不是囊括了你近几年全部的发展战略?

  向华胜:我想法挺多,我还想做数字电视。我打算做5到6个省的数字电影频道,同步播放最新电影,收费不贵,比如你一张盗版10块钱,我就9块,你9块我就8块。现在大家看电影要考虑好多问题,路况啊、停车啊,再吃个饭,要花好几百块,还是挺贵的一种享受,我就是想办法把看电影的成本降下来。就像我们香港当年把1000人的大戏院拆成3个,上不同的片子,《铁达尼号》满了,你就看《花样年华》,中小型影片就能救活了。中小投资电影很不容易,拍就没多少钱,更不要说宣传了。你越没宣传,观众越觉得你是不好所以才没宣传。所以我就反过来,把电影给你送到家里。在电影院看了万一不好,人家出来还一肚子气,在家花几块钱,就无所谓,对不对?

  人物周刊:赚钱是你做电影的惟一目的吗?

  向华胜:以前是,借高利贷,不赚也得赚。但现在不是,兴趣培养出来了。还有一点,你们内地同胞感触不深,香港从前是殖民地,被人瞧不起,像我们每年全世界乱跑,人家问你哪里的,一猜都说是日本,那滋味很窝囊。人家欧美文化进攻中国,为什么我们不能呢?我去美国很多次,但到现在还没去过纽约,黑人住的房子怎么样都是透过电影才知道的,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不能这样呢?因为我们的电影不成功。

  做人我不信一步登天,我们现在一步步来,先把国内电影搞好,然后想办法传过去。我正在筹备一部电影,两年后拍,投资1亿美金,就是要塞我们中国人进去。你看那些外国大片,他们根本没有我们豪气,80%都跟银行借、买保险,拿出来的不多,我们是真金白银拿出来的。现在哪里有银行借给我?所以我们比他们勇气大。要看以后,不要看现在。你跟我说以前,我真是不太愿意,只有现在不行的人才老跟你提过去,我们往后看,过两三年你再看我。现在我是起步,这次回来,能够站稳,我已经很开心了。(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08月20日报道)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