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涵予是金子总会发光(图)

2014/12/19 22:16:06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五年前,说起“张涵予”这个名字,你大概会若有似无地想起一张脸。这些天里,张涵予谈得最多的就是《智取威虎山》了,他对影片的拍摄故事如数家珍,对自己角色的描绘也是轻车熟路。

  人物圈

  五年前,说起“张涵予”这个名字,你大概会若有似无地想起一张脸。如果有人提醒你,他是《天下无贼》里的那个警察,《集结号》里的谷子地,《十月围城》里的孙中山,《厨子·戏子·痞子》里的那个戏子,你或许就该恍然大悟了:“哦!原来就是他呀!”

  也难怪,配音演员出身的张涵予,本是一个靠声音吃饭的人。20岁入行,永远身居幕后,配过《米老鼠唐老鸭》《拯救大兵瑞恩》《沉默的羔羊》。直到38岁才由一部《大腕》踏进演艺圈。如今,集合“百花”“金马”“华鼎”三料影帝于一身的他,已然和当初不可同日而语,唯一不变的,是那沙哑而富有独特声线的嗓音。

  今天晚上8时,由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3D》即将在上海举行点映,张涵予在其中扮演了杨子荣。笼罩在红色经典英雄人物的光环下,张涵予毫不客气地说:“没人比我更适合演杨子荣。”

  说成名:这都是命

  和他略显沉郁的外表不一样的是,生活中的张涵予说话实在,而且幽默,带着一股子京味。谈话中,他经常蹦出一两句不带拐弯儿的北京方言,把记者逗得哈哈大笑,自己却处变不惊。

  这些天里,张涵予谈得最多的就是《智取威虎山》了,他对影片的拍摄故事如数家珍,对自己角色的描绘也是轻车熟路。“这个片子里的英雄绝对能跟好莱坞经典大片里的人物相媲美。没有任何说教,也没有很清晰的好人坏人之分。就是中国人,中国的英雄,中国的詹姆斯·邦德。”

  张涵予说,自己特别能理解主人公当时的那种信仰。“那个时代就是一个建设新中国的时代,这些英雄就是靠信仰砸碎了一个旧世界,建立了一个新的世界。”

  张涵予的新世界应该是在演《集结号》的时候建立的,那是他首次担任影片男一号。为了拍好谷子地,张涵予减肥十公斤,没日没夜地暴露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东北,玩儿命般地拍摄战争场面。拍摄片中的那段狙击战时,他每天背着十多公斤装备,带着用胶水粘在脸上化妆用的煤渣,十几个小时在雪地上爬来爬去。“晚上回去,人像散了架一样,还得去导演那里讨论第二天的戏份。每天洗澡,脸上粘着的煤渣都很难洗掉,还总把宾馆的下水道给堵了。”张涵予说,如果剧组在早两年来找他演这个角色,说不定会把他给吓着,“早的话我演不了,分量不够,没戏,弄不好还会伤害到别人。那时候算是时机成熟了,赶上了呗!”轻松调侃的语气背后也带着抓住机遇的自信与骄傲。

  《集结号》之后,张涵予可谓一夜成名,一举拿下“百花”“金马”双料影帝。对于这样的“传奇”,张涵予并没觉得有多辉煌,他说“这都是命”,“天上掉馅饼的事,我根本遇不上。经历过太多的事情,我觉得,只有认准一条道,一直走下去,才能找到机会。不过,就算把机会放在你面前,你也得有料,有准备才行。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如果你连送上门的都抓不住,那你这辈子就歇了。”

  说电影:喜欢就行

  在《智取威虎山》里,张涵予刻意把自己的声音放在喉咙里,营造出沙哑、粗犷的感觉。用这种声音说出“精神焕发”“防冷,涂的蜡”这些经典对白时,本身就能叫人热血沸腾。

  此前,不少人听了张涵予为影片《风声》演唱的宣传曲《五月的鲜花》之后,都惊讶于他浑厚动听的嗓音。其实说开了也没什么,张涵予刚出道的时候就是干配音这行的,有个好声音根本是不足为奇。

  说起自己的转行,他的话里难免流露出一股无奈的味道:“配了十几年音,都没有感觉了,疲了。觉得配音就好像流水线一样,非常商业化,两三天就配完了,没什么创造性。”张涵予告诉记者,拍电影能够体验别人的生活,虽然很辛苦,但很有意思。

  自打在冯小刚的《天下无贼》里扮演了警察之后,张涵予的片约就多了起来。 “现在找我的大多数都是军人、硬汉形象,对于角色我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剧本的故事能感动我就好。”出于对表演的热爱,张涵予每看一个剧本,都会在心里把所有的角色都演上一遍。

  不过,比起电视剧来,更令张涵予着迷的还是拍电影。“电视剧一天可以拍很多页剧本,每天就是架机器、开拍、收工,感觉十分机械。而电影是一项精雕细刻的作品,每天都要排戏,对于每场戏的要求都很高,很锻炼演员的演技。”

  《智取威虎山》拍摄中的艰难困苦,张涵予也统统视为“享受”。杨子荣的戏份里有一段叫“打虎上山”,光是打虎这一段戏他就拍了15天。“这个老虎啊,可真是把我逼得无路可逃,完全不能想象自己能完成那些高难度动作。整个拍摄过程中,我的腰伤居然都没犯,一定是杨子荣附体。”张涵予说。

  说家庭:有钱买房

  小时候的张涵予是个什么样的男孩?

  听到这个问题,张涵予自己先呵呵乐了会。“我小时候啊,天天盼着中苏开战,想上战场。我们院的男孩儿天天拿个假枪钻在房顶洞子里,一波演苏联人,一波演解放军。我嘛,哪边武器好我就演哪个。”

  小时候的张涵予很淘气,也很硬气,怀揣着英雄的梦想。他的偶像有很多,保尔·柯察金算一个,杨子荣也算一个。那时候的他常常把自己打扮成杨子荣,“我家有个虎皮垫子,我就把那个披身上,一出门就把院子里的鸡鸭全吓飞了。然后我就站在门口唱《打虎上山》。”对这个角色,张涵予已经投入了30年的感情,“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勾起三代人的记忆。”

  虽说已年过50,可面对面看着感觉,张涵予也就40来岁。他喜欢阳光,喜欢室外的活动,喜欢和自然亲密接触的运动。“比如跑步,马拉松,我喜欢考验耐力的活动,哪怕是一个人做的也好。我爱受那种折磨。旁人重复地做同一件事可能觉得无聊,觉得烦,但我就是能够忍受寂寞。”

  也许正是这种能够忍受寂寞的平和心态,才让张涵予从默默无闻过渡到如今的状态。实力派的演员,总是需要经过一些时间的积累,需要一个能够点燃灵感和潜力的导火线,才能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爆发。

  春节快到了,问起张涵予节日里的计划,他斩钉截铁地说自己肯定在家。“那时候电影宣传已经告一段落了,我在北京也有一些安排。我会抽时间好好陪陪家里人,顺便看看朋友。”

  一说起家人,银幕上的硬汉立刻就变成了一个絮絮叨叨的老爸,柔情似水。张涵予说自己有一个挺叛逆的童年,所以现在不会给女儿施加太多的压力,只要她快乐就好。至于妻子,“她挺好的,很支持我,理解我。我拍戏忙,常常不在家,她也没什么怨言。因为我除了喜欢电影,也没什么嗜好了。”

  “家具?”记者提醒他。“咳,居然把这茬儿忘了。”张涵予拍拍脑袋,“我确实爱收藏硬木家具,这爱好特花钱。喜欢了十几年,花了很多钱。摸摸那些古老破烂的家具,摆弄摆弄,我会产生巨大的快乐。”他说,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硬木家具是明代早期的漆木罗汉床,“2000年,我从北京古董商手上买来,一直收藏着。”

  本报记者 张艺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