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一直都这么任性。没钱时他敢折腾《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子弹飞》票房大赚后,他更要放开了尽兴地撒着欢折腾。轮到《一步之遥》,不把自己搞得畅快淋漓,姜文绝没有丝毫罢休的意思。140分钟的片长,节奏毫不迟缓,可仍似想说的话还没掏完,难免让人应接不暇。直至字幕映出灯光亮起,才稍微回过点神儿来:“完了?”——这片子想演个什么?反正我是没看懂。
有多少人看懂了?这问题真难答。首日上映后,《一步之遥》引来如潮差评,甚至有人开始罗列国内大导演的烂片名单来“安慰”姜文。然而,这没有阻止更多人涌进影院。再过两三日,各类解读《一步之遥》的影评陆续登场,令人恍然大悟“是这么个意思”,直欲生出顶礼膜拜的冲动,又不禁羞惭不已:原来自己审美水平这般低,哪哪儿都看不出来。
再仔细想想,仍不是那么回事。姜文说“能说的我还拍它干什么?拍的就是说不出来的。”如果《一步之遥》能让其他人精确地“翻译”出来,自不必再入影院去看。让每个人都给心中的“一步之遥”贴上不同标签,正是姜文令人佩服的地方:既不明白,又偏想明白,恰被搔中痒处。一部影片,让人如斯纠结。
回头看看姜文的成长轨迹,也便释然了。姜文一直就不是位中规中矩的“老实人”,当演员时如此,成为导演后尤甚。在他的影片中,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太阳照常升起》再到《让子弹飞》,无不充斥着荒诞、幻想的元素,更体现着其内心深处蕴藏的冒险精神与拓荒勇气。在《一步之遥》里,姜文向教父和默片致敬、揭露人性丑恶、讽刺旧时权贵,玩得不亦乐乎,无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台词内容上,他把自己想说的说了、想做的做了,即便剧情似乎存有逻辑硬伤而显得前后断裂、通篇隐喻式的笑话又使人感觉云山雾罩,但在某些方面,这部影片于他而言已然意味着成功。至于最后究竟赚不赚钱、观众们买不买账,姜文似乎向来不太在乎。
观众不能以自己好恶去界定导演的艺术成就,导演也不能全凭喜好来拍片子。在中国,导演究竟应该与观众建立并维持一种怎样的关系?这是个艰难选择,亦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像邓超、徐峥乃至从前的冯小刚,做导演目标很明确,就是彻底投身入观众那方阵营去,自己受多大委屈不要紧,市场和票房是衡量成败的最大准绳。而姜文是为数不多保有着某种情怀与理想的导演。把自己看作醍醐灌顶令人警醒的引路者也好,要做中国电影界特立独行的观察者和思想家也罢,一路行来,姜文与观众永远保持着“一步之遥”。肯与观众“和解”的,便不是姜文了。
文/刘哲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