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究竟怎么了?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众多的谣言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是又有媒体称他知恩图报,回乡发钱。赵本山回乡发钱,不忘照顾身边人,他还曾对徒弟说,如果散伙了就没人瞧得起你们。一位熟知赵本山的人也称,赵本山挺可爱的。只是赵本山的成功离不开二人转。但当主流文化开始觉得二人转俗的时候,赵本山回乡发钱只能成为一个小小的花边,成为人们感慨老赵还是挺不错的理由。只是未来的路怎么走,这是赵本山要思考的。
赵本山回乡发钱 对徒弟说:散伙了就没人瞧得起你们
莲花乡石嘴沟子村坐落在开原市东北的小山沟,也是赵本山的出生地,每年赵本山回来,不管认不认识,瞅见村里的人他都会给钱,这成了一种习惯。
“最初他回来的时候还不是很有钱,但也给,每户二三百吧,后来每年都增加,现在一户给一两千块。”从小跟赵本山一起长大的村民刘自林说,有的长辈年纪大了,赵本山下来坟头就奔去看望,临走再留下几千块钱。
对待老家的好是一回事,另一方面然对待手底下的徒弟,赵本山又是另外一个面孔。
在铁岭大戏院的节目单上,赵本山的徒弟经常承担着压轴节目的表演。贫苦出身的徒弟,在赵本山一部接一部的电视剧中,频繁露脸,身价倍增。
赵本山笑言:“在本山传媒大家瞅着我都害怕。”高压之下,一众徒弟对赵本山言听计从,赵本山徒弟张小光曾说:“以前跑夜场,也不受尊重,到师傅门下,才有了稳定的生活,这都是师傅给的。”
对于一众只靠二人转起家,没有任何根底的徒弟们,赵本山明白他们的脆弱,正如他曾对徒弟唐鉴军说,“一定要管好手下这帮师兄师弟,你们走到今天不容易,不能散!如果散伙了,出去没人瞧得起你们。”
虽然赵本山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但一位熟知赵本山的人依然怀念当年。十几年前,赵本山的“小品王”黄金时代,那时他身边都是一起成长的创作者,大家在一起聊小品,“话就没有落地的时候”,一个人抛出一个话头,另一个人就能高水平地接住,相互刺激,一群人琢磨笑话,乐不可支笑作一团。
赵本山成立集团后,身边的人渐渐换成了徒弟和集团副总,每次出门,“叮铃咣啷一堆人跟着”,聊事儿时屋里“呼啦一群人”,这个进来吃瓜子,那个出去买点东西。看似也热闹,不同的是,这些人都惧他,只有众星拱月的聆听和顺从,跟他平等讨论创作的人则渐行渐远。也有人仰慕他的光环,为他工作,但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后就离开,另起事业炉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