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尚未得到尊重 用信仰化解负能量

2015/1/22 23:29:23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大三那年暑假,他收到香港无线导演李惠民团队发来的邀请,出于对李导的《新龙门客栈》以及一系列杨佩佩主演的电视剧的仰慕,他几乎没有犹豫,就成为李导的徒弟。即便如此,他还是认为自己受益匪浅:李导并未具体指导他如何写剧本,而是丢给他们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和自学。

  于正,70后中国影视编剧、制片人,代表作有电视剧“宫”系列。

  于正信佛。每年,他都要飞去普陀山拜祭。最早皈依佛教,是因为2004年,父亲突然病重时的发愿:再也不吃牛肉,每年去佛门还愿。但患食道癌的父亲还是去了。“一月发病,四月走,突然间,天塌了好大一块。”

  那一年,于正痊愈多年的哮喘复发,此后他就一直生病,一整年也没写东西。

  2014年的拜祭,于正选在五月。这一年是他的本命年,他36岁了,诸事不顺。刷手机屏,网上骂声一片。因为就在一个月前,知名作家琼瑶发表公开信,指出湖南卫视播放的由于正编剧并制作的电视剧《宫锁连城》,严重抄袭其原著《梅花烙》,并决定诉诸法律。

  于正在微博上示弱:“求各路大神暂且放过,待我喘口气,试着戒掉刷手机屏的毛病,咱们江湖再见。”

  半年后,圣诞节,琼瑶诉于正侵权案一审宣判侵权事实成立。于正工作室随后声明:将继续上诉。但在此期间,于正概不受访。这个自诩个性“炮仗一样,一点就着”的人这次彻底陷入沉寂之中。

  先吃坏葡萄

  于正的一天通常这样度过:早上八点醒,跑步到出汗。不在剧组就开始看书,在剧组就巡视现场。12点开始写剧本,直到六点。为了不影响睡眠,过了六点,灵感再多也会叫停。晚上,就看最火的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或者念念经,如果在剧组就约演员谈话。

  在横店拍戏时,其他制作人都住贵宾楼,他却多年蜷居在粗陋小公寓里,并坚持自己洗衣服、倒垃圾,清洁房间。于正说,这些都源自一种恐惧,他害怕自己沉溺安逸中,丧失各种生活本能的东西,所以他总是有意地告诉自己,要过得苦一点。

  在那个吃葡萄会先吃坏葡萄还是好葡萄的测试中,他无比确定自己是先吃坏葡萄的那一种人。

  在成为一个编剧前,于正差一点成为一个演员。1997年,他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原以为自己个子尚高、长得清瘦,化了妆也能有种舞台特色的人物感。

  但一场汇报演出却断了他的念头。那是一场私下排练良好的演出,但在正式演出时,于正发现自己面对灯光,居然全身都会发抖。这种罕见的紧张症在之后一直持续。

  有一次,他去一部由刘松仁主演的电视剧客串一个小角色。这个角色只需要从马路穿过去,说一句台词就好。但他前前后后拍了四十八遍才妥,差点把主演逼疯。

  上台彻底成为于正的噩梦,直到现在,闪光灯打过来之后,他的紧张仍然无法克服。在发现自己不适合演戏后,于正开始写剧本,并给一些影视公司投稿。

  大三那年暑假,他收到香港无线导演李惠民团队发来的邀请,出于对李导的《新龙门客栈》以及一系列杨佩佩主演的电视剧的仰慕,他几乎没有犹豫,就成为李导的徒弟。

  于正在总结自己认为的好故事时,强调“要像游戏打通关”。而进入李惠民团队是他人生打通关的开始。加入之前,他就在给一个电视栏目写真人秀的剧本,收入可观。而加入后的两年,完全没有工资,因为办公地点没有公共交通,他还额外需要支付一天40块的打车钱。起初作品甚至都没有署名权,后来有了,也大都放在片尾。

  即便如此,他还是认为自己受益匪浅:李导并未具体指导他如何写剧本,而是丢给他们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和自学。李导是一个强调人好看,戏才好看的导演,他不强调情节戏。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于正的制作理念,并让他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一部剧如果人物的性格特异化,演员就会火。而如果情节差异化、曲折,人物往往就容易脸谱化,所以导致戏火,人不火。在他看来,为他赚来第一桶金的《美人心计》就是戏火人不火的例子。而如果要实现人戏两火,就需要实现情节的差异化与人物的特异化。

  于正写《荆轲传奇》的时候,李惠民的太太对他说,写完吧,圣诞节给你包红包。结果四十几集的剧本,他收到了五百块钱的酬劳。

  之后,在和许多公司合作打工,不断被轻视后,于正决定自己开公司。而当自己的剧本不能以被尊重的方式呈现时,他又强迫自己成为一个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