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点中文 "老外"也能摆几句"龙门阵"

2015/1/24 9:28:23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  “成都华文学习在线”数字化课程资源拥有短期速成、汉语进阶、中国文化欣赏等系列近3000课时的在线课程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现在,约翰娜每周除了在线上定期学习中文课程,还成了成都社区大学“心理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为社区和在线学校提供沟通的咨询。

  外国孩子在成都社区大学的组织下学采茶。

  “哈,我说得很慢,但是我只说了一遍,中餐馆的服务员就听懂了!我现在会说宫保鸡丁、水煮鱼、糖醋里脊,还有炒饭。”1月20日,成都社区大学老师毛丹收到了来自英国伦敦的回复,网校同学史蒂夫高兴地告诉她刚刚来自社会实践的成果。

  “成都华文学习在线”(https://chengdu.myechinese.com)由四川省侨联、成都市侨联与成都社区大学共同开设,“正式上线还不到一个月,已经有近两万人注册。”在蓉工作和生活的外籍人士、海内外的侨胞侨眷以及友城市民,有了一个与四川交流的慕课(MOOC)。

  点菜

  想说中国话

  生活在英国伦敦的史蒂夫认识了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两人成了好朋友,经常一起去中餐馆吃饭。不久前,这位中国朋友回国了,习惯了有人用中文点菜的史蒂夫有些不习惯了。上个月,听说有个网站可以学中文,还是四川开设的,史蒂夫连忙注了册。

  下班回家,吃完饭,打开电脑,登录进入自己的学习空间就可以学习中文了。几天前,史蒂夫选择了一堂角色扮演课程:点菜。先看完网站的视频情景剧,跟着语音一句一句地读,反复练习之后,再进入“角色扮演”环节,他选择了扮演“服务员”。10分钟的角色游戏很有趣,回放了几次他和电脑“客人”共同完成的对话后,他最后在网上给老师留言说:“我决定这个周末去伦敦的中餐馆试试,看看有没有人听得懂我说‘宫保鸡丁’。”

  与史蒂夫一样在线学中文的,还有美国的罗丝。1月8日,晚餐结束,罗丝就让丈夫带孩子出去玩,因为这天她预约了在线导师课程。登录进入“学习空间”,她的网上老师小雷已经在线上等她了。课程内容是复习和操练之前在网络课程中已经自学完成的“询问地点”。小雷老师和罗丝依次扮演问路人和指路人,纠正“那儿”和“哪儿”的发音。罗丝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方便也高效。”

  “成都华文学习在线”数字化课程资源拥有短期速成、汉语进阶、中国文化欣赏等系列近3000课时的在线课程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其中丰富多元的本地资源窗口,展示四川特色艺术民俗、旅游名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让全世界了解和认识四川。

  备课

  上网就行了

  肖陵是个地道的成都妹子,2013年,成为了印尼棉兰华文学校的一名教师。为了给学生多一些生动有趣的对话,她常常四处搜集、整理资料,备课到很晚。这半年,肖陵的“中国文化欣赏”课程是学生们最开心的课堂,因为有了成都华文在线的资源,做老师的她也轻松多了。备课只需要上网就行了:进入到《中国文化欣赏》课堂,打开电子教案资源包,下载课堂上的PPT教案,把窗花、红包制作材料打印下来,剩下的就是微笑着等待学生们进入教室。

  1月中旬,肖陵的课程主题是“春节”。“扫房子、磨豆腐、炖猪肉、杀只鸡、贴年画,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儿歌声中,孩子们看到了中国大江南北各地不同的春节习俗。“中国人过年不只是饺子,还有各种有趣的习俗。”肖陵说,这些课程资料来自成都社区大学。

  德国的约翰娜去年随丈夫来到成都生活。原本是一位资深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的她,慢慢适应并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并自学了一些简单的中文,可以应付超市买东西之类的日常生活。但看着小区里热闹的男女老幼,似乎除了点头微笑之外,没法摆几句“龙门阵”,总觉得有些失落。于是,她也上“成都华文学习在线”注了册。

  现在,约翰娜每周除了在线上定期学习中文课程,还成了成都社区大学“心理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为社区和在线学校提供沟通的咨询。(记者 黄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