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记者 翟翊 崔健,一代人的精神偶像,时至今日你已无法用一个简单的词汇定义他的身份,歌手?演员?导演?诗人?但在不同身份的穿梭中,仍能感受到崔健的不妥协。他不能接受艺术被金钱污染,也不能接受艺术被娱乐包装,在商业和艺术的博弈中,崔健表现出的是一种成熟的态度——艺术需要商业来认证,但艺术不能为了挣钱而商业。他的不妥协也表现在接受记者专访中,崔健从来不为宣传而迁就媒体,更拒绝一切可能被利用的八卦噱头……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摇滚到80岁,甚至更久……
■ 粗糙的音乐有力量
记者:新专辑会在什么时候出,在曲风上会有什么变化?
崔健:原本新专辑应该在去年年底推出,但因为电影延期了,我正在进行后期工作。在曲风上不会有太多的变化,还是崔健的音乐,不过我不愿重复自己,所以每首歌都会不同,但精神内核相同。我的音乐建立在旋律基础上,不同的是速度、节奏。我认为旋律化的慢板歌曲在表达情感和信息量的传递上不如说唱作品,现在我觉得粗糙的东西不见得都不好,粗糙的音乐就会让人觉得很有力量。
记者:很多老歌迷想听到像《浪子归》《拿错的雨伞》《艰难行》这样你创作初期的作品,你如何看待这些早期作品呢?
崔健:早期中国音乐人和听众分不清摇滚和民谣的区别,我们也都是通过不同渠道获知的音乐,在那个时期,我们都淡化了自己的风格。可以这样说,我是在《一无所有》之后,才清楚了自己想要做什么音乐。现在不是我不唱那些老歌,只是它们不能代表我真实的创作状态。
记者:你介意别人翻唱你的作品吗?从当年徐小凤的《真爱又如何》(《一无所有》粤语版)到“好声音”李文琦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你比较喜欢哪个歌手的翻唱版本?
崔健:我不介意任何形式大家对我作品的翻唱,首先人家翻唱都正常付了使用版税,其次一点因为音乐作品的独立性很强,我创作出来之后,就像看着一个孩子长大,我作为父母不能真正左右孩子的将来。所以,别人翻唱我的作品,我也不想,更没有权利评价,仅仅那首歌的首唱是我而已。
记者:你的新一轮巡演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崔健:这一轮巡演其实两年前就开始了,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加入了更多视频的元素,多媒体的使用是为了帮助观众理解我的新歌创作意图。当然,如果以后有一天,大家对我新歌的了解程度已经不再需要视频帮助了,我想就干脆让大家的精力放在舞台和音乐上,那时候也许就不需要这么多视频的辅助了。天津站的演出将有九拍现代音乐俱乐部的孩子们加入,他们会和我合作不止一首作品,我很期待现场和天津的观众见面。
记者:我清楚记得1993年你在天津人民体育馆连续几天的激情个唱,从人民体育馆到几年前“群英会”体育中心的户外演出,你对天津歌迷有什么印象吗?
崔健:我不会说客套话,天津和北京本身就是邻居,很多天津歌迷也经常去北京看演出。在我看来两地文化有共性,而且北京很多人都喜欢说天津方言,因为质朴幽默,很有特点。我对天津的印象反而是更多来自其他方面,比如天津的九拍教育,创始人李红育先生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这样的学校在北京都没有,但是九拍的学校已经遍布全国,我相信未来很多优秀的音乐人会在九拍现在的孩子们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