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罗永浩论战王自如 一场无疾而终的吵闹

2015/1/31 12:38:16 作者:A-hezero… 来源:女物娱乐网
你是否还记得2010年南非世界杯,拥有史上最强中场阵容的西班牙——处于职业生涯黄金时期的哈维与伊涅斯塔、以及锋芒毕露的法布雷加斯、阿隆索、席尔瓦

王自如

媒体人王小山在微博上说过这么一段话:

“你拿着四家手机厂商的钱,创业,做手机评测,说要公正、客观。和拿新闻对象的红包写新闻没区别了。换个行当说,拿着制片方的钱写影评,是无法取信于人的。如果你说你做到了,我特想知道的是,怎么做到的?知道为什么足球国际比赛裁判需要在比赛球队之外第三国选吗?知道连法官有利益相关都需要回避吗?”

罗永浩虽然也有这个言下之意,但是他也有意规避了动机揣测,只是说Zealer在字面上不能继续标榜“第三方”。而王自如的辩解,是Zealer没有执法权,所谓的利益规避原则,不适用于这个行业。

这个辩解,对了一半,也错了一半。

对的一半,主要是执法权层面。王小山用法官、裁判等职业来举例,并将同样的逻辑套用到媒体身上,并不妥当。因为法官和裁判,具有执法权力,他们对某些事件——比如案件审理、足球比赛——有着直接的干涉和影响,所以在这些行业,规避原则是必要的。但是,在商业领域,由于经济交换的程度不可控,所以利益规避首先从原理上就是做不到的。即使Zealer没有受到手机厂商的投资,而是被一家普通风险投资商所投资,但是这家风险投资商同样可以另外投资某些手机厂商,然后就也具备“操纵Zealer关照那些投资项目”的嫌疑了。著名大亨默多克同样也收购了美国百年传媒集团道琼斯公司,但是《华尔街日报》仍然保持着采编的独立性,也并未在公众眼中丧失公正口碑。

致命的问题,出在错的那一半上。由于所谓的专利申请以及商业考虑,Zealer的许多评测标准都是秘而不宣的,而这种标准恰好是程序正义的必备要素,董事会席位的独立只是打发动机论者的避嫌设计,真正需要经受公众检验的,恰好是Zealer处理得比较模糊的地方。换而言之,Zealer的评测机制可以独特、甚至可以有所偏差,但是你有没有公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关于在做手机维修业务上,Zealer采购手机配件所存在的漏洞,同样符合罗永浩指控的程序污点,苹果官方的手机维修业务售价昂贵,所以Zealer就从非授权渠道拿货,去将这种成本上的差价当做商业模式的创新,毫无疑问,这不仅是对苹果公司权益的侵犯,也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

这才是对王自如和他的Zealer杀伤性最强的火力。好不容易才构想出来的三种业务,“评测”被高手砸场,“咨询顾问”被指没有职业道德,“手机维修”被揭露非法采购,如此挫败,恐怕需要相当漫长的疗伤时间和反思空间。

最后的补充

这场论战的结果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认为会罗永浩赢了,也有些人会感到是王自如赢了,而且大多数的胜负判断,其实早在视频直播开始前,就已经站队决定好了,锤粉还是那个锤粉,翔迷还是那个翔迷。

所以,其实罗永浩与王自如的这么一出闹剧,也没有影响多少用户,更为实际的影响,其实还是在于他们双方所承受的:锤子科技继续加深其公众形象两极分化的趋势,爱者极爱,恨者极恨,而Zealer中国则如王自如已经安排好的那样,进入一段闭关的修正期,找到出口了,还是可以再度重新出发。只不过罗永浩和王自如这两个创业者,从此分道扬镳走上陌路,以罗永浩的脾气和王自如的倔性,两人也许还会是微博上的死敌。

尽管“多一个敌人,不如少一个朋友”,但是面对相互侵蚀的利益关系和个人恩怨,很多人事还是只能指望时间的风化。上世纪中叶,欧洲最伟大的两位学者、同时彼此也当了数十年朋友的加缪与萨特因为政治理想的分歧而在大吵一架之后彻底决裂,老死不相往来。到了加缪在1960年因车祸而死,萨特在报纸上撰文悼念加缪,他如此说道:

“我与他曾将失和,反目。但即使双方永远不再见面,也算不了什么,这无非是另一种在属于我们的那个窄小世界里一起生活的方式,并且谁都知道谁的近况,这不妨碍我想念他。”

自勉,共勉。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