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幽林静 醉了作画人

2015/2/2 12:03:18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这是在品读山水画家李进先生写生画作时心底涌起的一种感受。没想到在家乡,李进先生的画却能让我在瞬间进入宁静幽深的美感之中,感受到那画面的清新豁朗、意趣酣畅的美妙境界。品读李进先生的画,也让我品味出中国山水画咫尺之间写千里之景,故大以取势,小则不忘究其筋骨其精髓含义。

  url:https://sywb.10yan.com/html/20150201/394525.html,id:0 ■康平

  艺术简历

  李进,又名大岳山人,1962年生,十堰市人。十堰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绿洲书画院院士。

  老树根

  如果艺术家的灵魂被感动,那么艺术作品就注入了生命。这是在品读山水画家李进先生写生画作时心底涌起的一种感受。

  冬日的十堰,天寒地冻。朋友打来电话约我一同前去秦巴书画院副院长、绿州书画院院士、山水画家李进先生的画室品茗赏画,虽说匆匆从海南返回已旅途疲惫,但恭敬不如从命,我还是欣然前去。

  画室不大,温馨而整洁。一幅幅悬挂在墙壁上的精美钢笔写生和水墨写生小品画立即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我视线还未从画面中走出,李进先生已捧出几十幅他最近完成的写生小品摆放在我们面前。作品以俊逸清朗、清丽典雅的画面;韵泽流动、飘逸潇洒的画风;随意奔放、酣畅淋漓的笔墨,再现了家乡武当山下、秦巴之颠、汉水之滨那充满生机与生气的自然风光。

  多年来,我专访过国内不少艺术名家,看过相当多的作品,在这个商业利益至上、人心浮躁的年代,真正能打动人的作品少之又少。许多艺术作品已经不能让人感动,更谈不上艺术真谛和对艺术的哲学思考。没想到在家乡,李进先生的画却能让我在瞬间进入宁静幽深的美感之中,感受到那画面的清新豁朗、意趣酣畅的美妙境界。

  一直以来,我始终认为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是艺术的美。不论是何样画种,何样题材,也不论尺幅大小,艺术作品一定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风格独特,并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艺术语言,有独特的个性标志;要以情、以美感动人、打动人,让观者触景生情,并产生强烈的视觉愉悦和心理慰藉,给人以遐想或启迪。空旷的世界,洋溢着美的宁静。

  作品《杉树林》、《小溪轻唱》、《涓涓清泉映秋寨》等,画家把景物、色调和谐地处理成一种清幽、含蓄、朦胧、抒情诗般的意境,让人犹如走在林木扶疏的山路上,置身于云雾缥缈、清泉淙淙的胜境里,体会出人生的自由与快乐。《汉水源头》、《林间小路静无声》、《别有天地非人间》、《云山无尽图》等作品,画面表达出一片静谧幽深,这种静谧的气象,能够使人立即想到晋人陶渊明田园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境界。近年来李进先生许多画作,正是以这样的心境去表达出他内心的空灵豪迈和富于生命的情致。同时作品在追求艺术的高品位之时,还注意到作品的“雅俗共赏”,充分体现出他在表现艺术自我感受和性情的同时对欣赏者的一种尊重。

  李进,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在汽车城十堰。二十岁美专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大商场做美工,从此他便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后又先后进入湖北美院、清华美院学习深造,增强自身文化修养和内涵。他深受法国安格尔、莫奈、荷兰伦勃朗、俄罗斯希斯金等世界名家大师影响,喜欢油画、版画、素描和实景写生;更喜欢中国的徐悲鸿、吴冠中、李可染、黄格胜等名家大师的水墨作品,出版有个人画集。他一生都在追求中国画的唯美,既不旁顾,也不屈从流俗。为了坚守自己心中的艺术主张,三十多年来,他孤独艰辛地跋涉于鄂西北的群山峻岭之中,悠悠汉水之畔,将思绪和情感浸润在青山碧水之中,以山为乐,以水为知。他用心灵去寻找最直接、最新鲜、最原生态的美的感觉,让自然的山水融合在心中的山水之中。把自然景物和心中笔墨交融在一起,用迥然异于他人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创作出数百幅构图别致、意境幽远、清丽典雅的写生作品画。当传统山水画语言一旦与大自然浑然交融,画家深沉的人生思考、艺术追求,又和内心情感实现完美统一,其画作的艺术品质也就出神入化、自然天成了。

  李进先生的画,能融化物我、创造意境。他的《芭蕉人家》,充满温馨祥和的意趣,且在继承和吸收文人绘画技法方面有所突破。《红霞满山》这幅作品,用笔恣肆豪爽,笔法纷披,画面如沐雨后朝霞,分外灿烂光华。从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对画面物象的形体、神采、气韵,以及对画面的空间层次,都有极其高水平的探索与推敲。

  多年来,李进一直在寻找自然的艺术形式和表现语言,始终坚守着心中那份艺术追求。在这持续的坚守中,他又不断地探求、拓展、丰富着自己的艺术手法与想法,通过对景写生,去寻求个人水墨画创作的发展方向。他每一幅写生作品一般都完成于两三个小时内,将观察、提炼、情感融为一体,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作品展现出来的独特的笔性、墨性和水性,映衬出画家深厚的造型能力及水墨修养。

  品读李进先生的画,也让我品味出中国山水画咫尺之间写千里之景,故大以取势,小则不忘究其筋骨其精髓含义。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