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吹”出来的

2015/2/5 10:43:11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于波告诉记者,制作玻璃饰品的功夫主要在于手上,如果手上翻动的技术掌握不好,制作出来的大多都是废品。2. 于波解释说,在制作过程中,玻璃温度下降容易破碎,就得一边加工一边加温。

  1

  2

  3

  4

  文/本报记者石家家

  图/本报记者陈大祥

  近日,记者在普湾新区炮台街道卡莎慕玻璃小镇的东北地区首个手工玻璃饰品体验馆内看到玻璃工艺师于波,他正守在上千度的电炉旁,手持操作工具上下翻转着玻璃原料,随后将红红的玻璃饰品原型抽出,在常温下,于波像揉面团一样,仔细修饰着饰品的形状,大约20多分钟后,一只精美的玻璃工艺品花瓶便呈现在记者眼前。

  今年42岁的于波,17岁开始从事玻璃饰品的烧制工作,到如今已有25个年头。说起自己为什么要从事这一行业,于波说,完全是由小时候的好奇心所驱使。那时,于波家附近有一家玻璃制品厂,厂内摆放着造型各异的产品,这些美丽的艺术品让于波心动不已,渐渐地,他迷上了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

  起初,于波跟着大连玻璃制品厂的老师傅学艺,师傅的作品曾在人民大会堂参加过展览。师傅技术高超,对于波要求也非常严格。他清楚地记得,那时的炉子是烧煤的,在学徒的3年时间里,自己每天就像个“黑人”,烟熏火燎,还是要忍着。

  于波告诉记者,制作玻璃饰品的功夫主要在于手上,如果手上翻动的技术掌握不好,制作出来的大多都是废品。看着于波手上的老茧,记者体悟到每天制作出上百件玻璃饰品的于波的不易。

  于波在大连尚艺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有8年了,在这个较大的手工玻璃饰品生产企业中,于波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各种艺术品图片,将其应用到玻璃饰品的制作之中,如今,他已成为企业的技术总监,记不清自己有多少创意产品被欧美客户看好。

  于波谦虚地解释说,“自己能有今天的水平都是企业团队合作的结果。”他最大的愿望是,春节过后,企业将邀请欧美玻璃制品工艺师到玻璃小镇来展示技术,他希望有机会与这些国际顶级大师们切磋一下,一试高低。

  1. 于波的玻璃饰品就是这样“吹”出来的。

  2. 于波解释说,在制作过程中,玻璃温度下降容易破碎,就得一边加工一边加温。

  3. 在于波的制作流程里,玻璃饰品要在高温炉里反复加工,才能成为最终的艺术品。

  4. 各式各样的玻璃饰品玲珑剔透,这里是艺术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