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 摇滚到八十岁

2015/2/6 9:59:54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崔健,一代青年人的精神偶像,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圈子中,崔健用他的“蓝色骨头”维护着艺术的纯净。崔健:对我来说,摇滚到八十岁,甚至更长久都是天经地义的,当然前提是我能活到那个时候。

  崔健,一代青年人的精神偶像,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圈子中,崔健用他的“蓝色骨头”维护着艺术的纯净。一次次的跨界尝试,加上多年的积累和沉淀,让他向着艺术家的道路坚实地走下去。对崔健来说,唱到八十岁不是给自己的一个目标,而是为了践行音乐、享受生活的快乐。

  面对电影票房失利不认输

  粉刊:近年来,除了音乐作品,我们也通过《蓝色骨头》看到你在电影方面的构想。但是,《蓝色骨头》票房并不理想,如果还有机会掌镜下一部电影,你会选择什么题材?

  崔健:我不认同艺术电影不能商业化的观点,很多优秀的商业电影其实也是很艺术的。我个人觉得只要在创作上不伤害艺术本身,可以有商业的考虑。

  粉刊:对于《蓝色骨头》,你认为它与商业电影有距离吗?

  崔健:《蓝色骨头》因为投资有限,所以不能邀请到有商业市场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如果能有那样的演员,本身就能够调动观众情绪,带动票房提升。

  粉刊:你怎么看待《蓝色骨头》票房失利的?

  崔健:在这方面,我必须得承认这种断续感确实存在,如果我只是讨好市场、讨好投资人的话,那这事我好像没有必要去做了。但你要说我不做电影的话,我觉得有一点像认输的感觉,我又不认输,我知道我没输,所以我还要继续再做一

  轮,我希望我能做出个长期播放院线,希望大家踊跃支持我们。

  粉刊:一直很期待你的新作品,你什么时候会发表自己的新专辑?

  崔健:原本新专辑去年年底就要推出了,但是因为电影的工作进度,影响了专辑的推出,我正在进行后期工作。在曲风上不会有太多的变化,还是崔健的音乐,但是我不愿在某一方面重复自己,所以我的每一首歌曲都会不同,只是精神内核相同而已。

  粉刊:你的新专辑会有旋律化的作品吗?

  崔健:其实我的音乐都有旋律,不管是节奏强劲的音乐,还是稍微舒缓的慢歌,都有旋律基础。我的音乐建立在旋律基础上,不同的是速度节奏。可能有歌迷想知道的是我在说唱方面的态度,而我自己认为旋律化的慢板歌曲在表达情感和信息量的传递上,都不如说唱作品,而且我能够把握、冲淡在音乐制作上的粗糙。现在我觉得粗糙的东西不见得都不好,粗糙的音乐会让人觉得很有力量感。

  未来的创作还会以音乐为主

  粉刊:当下中国摇滚乐除了您之外,许巍、汪峰、郑钧都有自己的市场阵地,你怎么看当下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

  崔健:商业上的数字不是反应一种音乐形式是否主流化的唯一标准,很难界定一种音乐在“成功”、“主流”方面的标准。有些音乐人的作品通过数字化衡量的时候,你会发现很成功,但是他们的创作里找不到一点摇滚精神。

  粉刊:作为摇滚乐的标杆和前辈,你会介意后辈翻唱你的作品吗?

  崔健:我不介意大家对我作品任何形式的翻唱,首先人家翻唱都正常付了

  使用版税;其次,因为音乐作品的独立性很强,我创作出来之后,就像看着一个孩子长大,我作为父母不能真正左右孩子的将来。所以,别人翻唱我的作品,我也不想、更没有权利评价,仅仅那首歌的首唱是我而已。

  粉刊:你从舞剧《十月·春之祭》首演时的音乐总监升级为总导演,是因为你喜欢现代舞吗?

  崔健: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才是这个作品的父亲,我其实是个接生婆。大家不太了解我,我一直就看现代舞,中国的、外国的都看,我就好这口儿。我尤其与北京现代舞团渊源颇深,我曾邀请该

  团在自己的演唱会上跳开场舞,《蓝色骨头》主题曲曾是该团《三更雨·愿》的配乐;2001年,我还曾与担任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的曹诚渊,合作完成了一部现代摇滚舞剧《给你一点颜色》。我觉得现代舞可以算是中国唯一一块没有商业气息的净土,他们生存的环境并不好,但这群人却一直在思考。如果不是热爱现代舞的人,是不可能完成工作的。

  粉刊:从音乐创作,到客串电影表演,再到后来跨界拍了电影《蓝色骨头》,不久前又跨界导演舞剧《十月·春之祭》,你的艺术触角在未来还会涉及到什么领域呢?

  崔健:我未来的创作还会以音乐为主,而拍电影和做音乐之间的角色转化不会消耗我的精力,反而是一种对我自

  己有益的状态转换。我做什么都是出于爱好,而不会为了做什么而“跨界”。除了现在做的这些之外,我不会再干别的什么了,做电影和舞台剧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自我放松。

  粉刊:你希望做中国的“米克贾格尔”吗?到了八十岁依然在舞台上摇滚!

  崔健:对我来说,摇滚到八十岁,甚至更长久都是天经地义的,当然前提是我能活到那个时候。

  粉刊:这次开演唱会,你对天津歌迷有什么印象吗?

  崔健:我不会说客套话,而天津北京本身就是邻居,很多天津歌迷也经常去北京看演出。在我看来两地文化有共性,而且北京很多人都喜欢说天津方言,因为质朴、幽默,很有特点。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