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3》选手弱点在哪里:张靓颖太花哨李健太冷 韩红孙楠偏重编曲

2015/2/23 16:00:56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一个享尽赞誉的歌手跑到电视上比赛,就好比微信“摇一摇”中的美图女神跑到现实里约见网友一样,会存在涉嫌欺诈的指控。某一场评论古巨基的《Monica》时说到,与张靓颖唱《狼的诱惑》时缺乏“婊气”一样,他这个表演缺乏“贱兮兮的气质”。

  韩红与孙楠

  在六场中,韩红的编曲可谓是最细密、最精雕细琢、最处心积虑的,每一场编曲的细节都可圈可点,但她的演唱思路却是“无心”式,让编曲“上来自己动”的霸道总裁型,在这六首歌里,她的音色形态、声音表情与表达思路都非常趋同,因为音质的确漂亮,偶尔会让人产生一种动人的错觉,但事后却毫无记忆点,极易产生审美疲劳。

  孙楠也是同理,网友评论孙楠唱什麽都像“不见不散”并非调侃。他们与编曲有一种强烈的主仆关系,当编曲在费尽心思地改编之时,他们的唱法与表达却听不到随之变化的趋向,依然是像老佛爷一样淡然地展示着他们的一个固有的模式,韩红是轻飘飘的弱混声、缓缓的气息推动,音程大跨度的副歌,最后来一个有力的尖叫﹔孙楠是一叉腿、一弯腰,这动作像老式的抽水井一样,高速的颤音迅速迸发出来。在这种模式下,歌手就像面无表情的老佛爷,编曲是她头后面举着两把扇子把她映衬得花枝招展的侍女,仅起着人工背景的作用,而一个真正的现代化的歌手,他与乐队是碰撞的、激情的、相互煽出乐性的关系,那样才会是一个感染观众的现场状态。

  韩红给自己的定位一直是流行女歌手,但她在华语流行乐坛的位置比较微妙,上一场山河老师暗搓搓的点评就是,你没法拿一个流行歌手的标准去衡量她。她的歌路可以追朔到八十年代初,红色歌曲、传统民歌向流行抒情曲的转换时期,王酩、施光南等创作风格的那类,这是一条主要路线,她也非常乐於翻唱那个时代的经典,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融合了公益歌曲与私人化的情歌。这样一来她身上有四个机智的标签,红歌负责她的军人形象,民歌负责她的艺术形象,公益歌曲负责她的媒体形象,情歌用来证明她还是一个流行歌手,非常完整。这四个标签在《我是歌手》的几场中都有体现,唯一不太搭调的是《海阔天空》,因此唱得也最不理想。

  从唱法上来说,也比较尴尬。她的唱法尽管不是改良后的社会主义民族唱法,但却接近於民歌运动时代的女歌手唱法,缺少胸声,依赖着尖锐的头腔共鸣,这样的声区唱国内绝大多数女歌手的歌都是偏低的,所以她必须升调或者即兴拔高,这种方式容易脱离了交流的语调,如果你听国外那些着名的Vocal天后,她们的歌听起来很高,实则都控制在一个正常的交谈音域内,因为“唱歌是说话的延伸”,这是流行表达的真谛。比如那首经典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爆发点最高处的强声长音也不过是B4,也就是女生讲话时情绪稍微激烈时的一个正常音,无非是惠特尼·休斯顿会把它唱得非常“大”,听起来很高,而音域远高於这个音的韩红来唱这个爆发点却是百般的不自然,一是使不上力,二是使上了蛮力却听起来干涩,就像她唱旋律线比较流行的《海阔天空》时,整首都很憋屈,只有在末尾来了一个尖叫,才算彻底地报了仇。

  孙楠比韩红更像一个流行歌手,在唱法上也更适合唱流行歌,只是公众形象有点差,在去年的《全能星战》中,其猪队友金武林成功地帮他拉到一大票仇恨,网络段子界更是邀请到“杨臣刚与王大治”帮孙楠打造了一款精品连连看,让网民愉快地对他进行颜的打击。於是在《我是歌手》上,尽管他唱得都不错,名次却始终在中下游徘徊。1983年,苏芮依靠《搭错车》开启了华语乐坛的大歌时代,孙楠是这种风潮后期的产物,唱的多是大命题与大时代,很少有“我”的存在,把这种声音人格放到一个越来越注重个体的当下,会导致观众无论听他唱什麽都觉得“不走心”。孙楠恐怕也觉得自己声音里缺少内涵,所以在第五场大胆地进行了一次拼接,《一块红布》+《南泥湾》的组合,我猜想他是想玩政治波普艺术来表现一种反讽或者荒诞,可惜观众明显不认为“杨臣刚”有这种才智,纷纷嘲笑他不懂摇滚。所以说无论是想当愤青还是自干五,手法都不宜太新鲜隐晦,不然对於一个公众人物来说,大多数人认为你是什麽意思,那你就是这个意思了,孙楠想靠《我是歌手》的舞台来改变公众印象,仍然是一枕黄粱。

上5页上一页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