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1000余米的鹤峰县走马镇北镇村处在风口,冬日里,即便暖暖的阳光一直晒着,该村三组一幢小平房后青翠的茶园依然蒙着一层厚厚的霜。洁白的,很漂亮。
不经意间,小平房卫生间的窗户“吱”地一声关紧。距卫生间10多米的卧室里,一个柔弱的女孩儿弯下腰,轻轻地说了句:“爸爸,爸爸,该洗澡了。”然后抱起藤椅上一位虚弱的老人,将其一步步挪进卫生间……
这位女孩儿就是第六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评选表彰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王艳。王艳今年已经30岁,还没有结婚;老人叫王仲春,今年58岁,早已经没有了行动的能力。大约半小时后,王艳又把爸爸抱回专用的藤椅,并小心翼翼地为他盖好烤火被。或许是卫生间热气的蔓延,或许是高强度劳动后的余晕,王艳圆圆的脸红扑扑的,极像窗外盛开的茶花。“爸爸对我们很好,我的童年是村子里最幸福的。”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王艳说,她父亲以前在供销社工作,每次出差回来,总有新衣服,总有好吃的。
有慈爱的父亲,王艳很顺利地完成学业,从湖北电子工业技术学院毕业,进入湖南省长沙市一家公司,月薪3000多元。虽然王艳的母亲杨年菊1995年患上罕见的红斑狼疮,医治7年后不幸撒手人寰。但因为父亲还在,这个家依然幸福、快乐着。
谁曾想,2010年5月12日,父亲因脑溢血昏迷,住进该县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后经医生整整两个月的全力抢救,父亲虽然最终醒了过来,但落下严重的偏瘫,而且思维混乱,口齿不清,王艳再也听不见父亲昔日关爱与呵护的话语。
为了父亲,那年冬天,王艳辞去工作,回到村里,蹲下柔弱的身子,把父亲扛到了自己柔弱的肩上。
为了父亲,王艳四处探寻治疗偏瘫的中医,借助网络查找护理资料,每天坚持给父亲做腿部按摩、手部拉伸。一个多月后,父亲奇迹般地开始下床慢慢挪动,王艳和妹妹喜极而泣,她俩天天搀扶着父亲学走路,用拐杖。这期间,王艳在小镇子上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早晨,她快乐地牵着父亲的手,就像她小时候被父亲牵着一样,踩着温暖的阳光到她办公室坐坐,去邻居家转转。下午下班后,她再牵着父亲,慢慢走回家,眼见一切渐渐有了好转。
谁想到,又一个冬天来临时,父亲因抵抗能力下降,开始感冒——中风的病人最怕感冒。王艳急了,她和妹妹轮换守在父亲身边,想尽办法熟悉着父亲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什么时候要上厕所,什么时间想睡觉。这一守,就是4年多。
照顾偏瘫的父亲,这对女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很多人问王艳:“你们姐妹都是女孩子,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爸爸上卫生间,洗澡换衣,是怎么走过来的?”每次,王艳都说:“他是我最敬爱的爸爸,小时候,是他把我们扛在肩头,暖在怀里。如今,他病了,女儿就应该把他扛在肩头,暖在怀里,做他的贴心小棉袄。”
把父亲扛在肩头,暖在怀里,真的很不容易。许多时候,王艳就是父亲的那只坚强有力的左腿,搀扶着重病的父亲慢慢挪进卫生间,为他轻轻擦拭身子。一旦天气太冷,为了最大限度缩短父亲“走到”卫生间的时间,王艳干脆使出吃奶的劲,把父亲抱进自己怀里。
为了方便父亲起居,王艳专门设计了一把可以调整的躺椅,每天清早为父亲穿好衣服后,就把父亲抱到躺椅上,并更换了一台新电视机,挑选父亲昔日喜欢的节目让他观看。
平时,王艳想着法子弄一些鱼、鸡、鲜肉,耐心地把这些食材捣碎,再把蔬菜切成末,熬成有营养的粥,一勺子一勺子慢慢喂给父亲。父亲情绪好时,一餐饭只需要喂30分钟左右;情绪不好时,一碗粥就得喂1个多小时。每次,王艳都耐心地坐到父亲面前,像小时候父亲照顾她一样。
有一次,王艳因为太累睡得太沉,半夜没有起床,当她第二天走进父亲房间时,开门就是一股异味,眼前的父亲泪眼汪汪,呆呆地望着她含混不清地支吾着。霎时,王艳泪流满面地“扑通”一下跪在父亲床前:“爸爸,爸爸,我对不起您,对不起您……”那天,王艳做了个决定:将自己的房间与父亲房间打通,不安隔门,只要父亲晚上稍有动静便立即起身照料。
照顾父亲不仅需要时间,需要精力,更需要钱。可是,为了给母亲治病已花费10多万元,父亲目前也已花去10万余元。为了让父亲活下去,在亲戚的帮助下,王艳在镇子上开了一家小童装店和一家手机专卖店,每月总算有2000多元的收入。
4年过去了,善良、美丽的王艳一天比一天大,婚事成了她无法避开的困难。今年,她已经30岁了,成了大龄青年了。曾经,也有很多媒人前来说亲,亲戚朋友也力劝她早点找个婆家。可是,王艳的肩上有个重病的父亲,好几个男青年都因为这难以想像的家庭负担而选择了放弃。“我想嫁人,但我必须带着我重病的父亲一起嫁,和我在一起的那个人必须能接受我这个要求。”王艳说,她的一辈子还很长,但父亲的时间可能不多了,她只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父亲,好好照顾父亲,即使10年,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