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骨头,是蓝色的
黄轩出道已经7年。在小生们以风神俊逸潇洒自如乃至搞搞绯闻出现在各种银幕上的时代里,他的生存之道仿佛拥有一道孤独的背影:全然不知炒作、提升或者投机,不知步步为营,显见得有种西北质朴土地的憨直气息。
2007年黄轩机缘巧合拍了处女作《地下的天空》,让崔健记住了他清秀的面孔。《成都我爱你》崔健初执导筒,完全不知名的黄轩就这样和摇滚教父走到了一起。“也许,因为我们的骨头是相似的。我们很像,表面上没有那么张扬,比较低调,甚至也没有特别强壮的体魄,但是内心里那顾劲儿特别生猛。”
《成都我爱你》后一别三年,两人少有联络,直到《蓝色骨头》提上了崔健的拍摄日程。崔健头脑中的第一人选,就是黄轩。但当时,他的想法是,让黄轩演那个拥有“蓝色骨头”的倔强而执行力强的现代男孩,用真实的音乐最终征服了浮躁的大众。但黄轩最终接下的是痛苦、温柔、婉转、撕心裂肺的60年代男同志陈东,片中一段展现复杂情绪的舞蹈,令所有人动容。
“如果你接触过崔健大哥,你会发现他在生活中非常温柔,很客气,还有些腼腆。他很低调,戴着帽子,话也不多。他的身体并没有多么强壮,或者肌肉力量感,皮肤白白的,就是那种状态,但是你看他做出来的歌,内心的力量非常强大。其实,他对我的印象也是一样,这个男孩很害羞、很腼腆,但试了几次戏,觉得我虽然瘦瘦的,爆发力却特别强。”这种性格上的相似,产生了默契的火花。
《蓝色骨头》隔了四年才上映,以至于拍摄的往事在记忆中都变得模糊。唯一清晰的是一些音乐的片段。黄轩说崔健不善言辞,每当他觉得表演的感觉不对,他就会放一段音乐给黄轩,他说,你听听,我要的就是这种劲儿。那种无言的碰撞,倒是最适合这两个爆发力全在内心的男人。
《蓝色骨头》的迟映,让黄轩的名气与人气也迟到了四年,这是一个年轻的演员必须耐得住寂寞的四年。回望当时,黄轩却说,表演是功课,认识自己更是功课。“四年时间,我这个生命体对于很多周遭东西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又加强了,这更有快感。我的心灵得到了成长,我更加笃定。”
莫问前程,莫忘初心
2014年的《黄金时代》和《推拿》是执着于文艺片的许鞍华和娄烨导演的代表作。虽然《黄金时代》口碑和票房两极,《推拿》的院线排片量太少,但在黄轩眼中,两人“都是难得的纯粹的导演。他们拍电影的态度,热爱事业的态度,都非常感染,而且很激励我。心,需要慢慢沉下来,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忘记初心。”
《黄金时代》中黄轩演的是萧红生命中最后一个男人,骆宾基。萧红历经人世沧桑,在生命最后一刻,陪伴她的男人,是一个吃重而不好拿捏的角色。“篇幅不长,也很考验人,那么多好演员在前面演下来……”但黄轩不会退却。他知道那种孤独和迷惘的味道。
萧红奄奄一息,骆宾基走在街头,意欲求助而全无头绪。孤独,那是骆宾基的人生瞬间,也曾是黄轩的。“他对萧红的情感,迷茫也好,复杂的眷念也好,那种情感我也切身体会过。”
而《推拿》中的帅气盲医师小马,青春,孤独,不安,“对爱渴望,又深陷孤独,对光明拥有不可思议的向往,那种感觉,也是我有的。经常,小马身处人群中,但他其实完全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黄轩条分缕析。
“每一个人物,我觉得都没离开我自己,其实都是我。”孤独,是黄轩生命中的底色。在剧组拍戏,黄轩经常默默无语,“待在自己的状态里,还很坚固,没有什么人能够打扰到”。
孤独来自骨血。小时候,黄轩也是腼腆的,害羞的,从来不好意思当众表演,“但是越害羞我心里的这种表演欲望越强烈。”压抑、冲动、渴望,直到考大学,这种意欲才宣泄出来:“我特别想当演员,穿着不同角色的衣服,演不同的人,将内心最丰富的每一面挥发。”他并没有明星梦,却有表演的热望。为此,完全没学过表演的他,拿着一本顺口溜的书,到男生宿舍天台上一遍遍地练习,拉着同宿舍的哥们儿说,我们演个小品吧,我演小偷!
越是敏感的人越丰富,也越容易遭受挫败。中戏、北电连番落榜,最后还是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要了他。上学期间,屡次遭遇大导演来学校挑演员,甚至包括张艺谋,虽然接连几次被幸运女神放鸽子,但他总是“重点考量的对象”,那一点点褒奖带来的自我肯定,让黄轩有勇气继续在表演之路上任性下去。
“我记得,有个朋友对我说,你要记住,你喜欢的是表演,而不是表演所带来的,那么你永远就有舞台,哪怕你去一个小小的剧团去当演员,你也不会失去舞台。”
表演,妙不可言
《推拿》是黄轩在表演上激动的经历。娄烨是黄轩“特别喜欢的导演”,小马是黄轩“特别想演的角色”,加上之前黄轩曾经和娄烨有过合作,虽然那次戏份惨遭删减,娄烨却记住了这个年轻而眼神有戏的年轻人。
但这一次,黄轩不怕完全遮蔽自己的眼神,去演绎盲人小马。“去演和自己生理本能有反差的人,又是孤独中带有热望的”,是多好的一件事。至于拍出来怎样,放映怎样,“我不想,我只是享受那拍摄的两个半月”。
提前半个月去剧组,到南京盲校体验生活,住在盲校,和盲人一起上课,一起学推拿,一起吃喝、休息,黄轩被“完全放在这个环境中,再去拍摄”,虽然娄烨是个著名的磨戏狂,黄轩仍旧迅速找到接收频道。那是神秘、敏感、妙不可言的一种心领神会,“虽然他会磨到你抓狂,抓住他想要的才放手,但是,我就是信任他。”
虽然在票房上收获不多,但《推拿》得到了口碑上的专业认可。作为金马遗珠,黄轩并未有太多失落。甚至一天在柏林电影节的闭幕酒会,金马奖评委之一的梁朝伟主动走到黄轩面前,对他说,你知道吗,你特别好,你一直在我们的选择范围内,直到最后。所以,你要努力!黄轩蒙了半晌,才回味出一丝感动与激励:“你失落什么啊!你感恩吧!”
望向未来与未知,2015年与孙俪合作的电视剧《芈月传》定会让黄轩累积观众缘。大银幕上,他还是总在做自己最想的事情。虽然市场与文艺的落差,时刻也在敲击这个演员的心脏。“是的,我要随时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尽量听,如果这个东西有需要了,那就多做一点这个,要是过了,或者违背我最初的本心,可能我就会再做调整。”他描述着,依旧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
从处女作至今七年,才被名气与机遇垂青,在喧闹的群体里,于孤独处精彩起舞,不顾众人的议论或评析。这让黄轩有了专属于自身的气质。他说:“我好像从来没有特别在等待什么。我一直把每一个阶段都看成是可贵的,每一个当下,都是宝贵的。我不想把什么东西视为重点,为了到达终点而努力,会丧失当下的乐趣。”
和诸位小生不同的是,漫长的等待周期让黄轩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知。“我还是幸运的,接了不少戏,合作了不少好导演,每一年都能够看到自己,无论是表演上的进步,还是心灵的成长。”一夜爆红不适合他,慢慢磨砺、逐步成就,那才是黄轩的方式。
很久之前,黄轩看到过一段话。其中写道,有一些木材生长周期很快,譬如杨木几年就能成为大树,长成树林。但很少有人拿杨木去做更有价值的东西。另一种木材,生长周期虽则缓慢,却长得结实,经得起推敲。经过时间的磨砺,可以成就大器。这让黄轩想到自己。
“时间长一点,对气质,对人物的诠释,对情感很多方面的表现,都会有影响,所以我还是觉得,长久的历练,是好的。”
所有的云淡风轻,都源自曾经的风云砥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