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追随先期回国的丈夫李立三,李莎也来到了中国,第二年李莎便被安排在哈尔滨俄语专科学校任教,从此开始了她长达50年的俄语教学生涯。两年后,她随李立三来到北京,先后在北京俄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从事俄语教学工作。中苏关系恶化的年代,很多苏联专家以及一些同中国人结婚的苏联女公民纷纷离开中国,而李莎却毅然留在了这里。“与亲人的离别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与我的丈夫、女儿生活得很幸福,我是不会与他们分开的。”为此,她放弃了自己的苏联国籍。1980年,李立三的冤案被平反,李莎重新回到了教学岗位。“回到北外后,又有人叫我李莎老师了,当时的兴奋与激动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劫后余生的李莎格外珍惜这次机会,而那时她已是66岁的老人了。在她六七十岁时,每周还要上14节课,可她还嫌不够,“我恨不得一天24小时地投入工作。”但是,毕竟年纪大了,体力与精力都在逐渐衰退,终于有一天,她昏倒在讲台上。李莎,一个普普通通的俄罗斯女性,在灾难过后,没有一味哀哭亲人的离散和自己流血的伤口,而是将自己的余生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对此,她袒露心迹: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没有什么怨言。由于她与中国人民共同经历了那场灾难,她与中国人民的感情更深了,她的命运已与整个中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