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为女足落泪是朱军式的集体煽情

2015/7/4 5:01:05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如果没有世界杯的绽放,女足姑娘还要生活在被大众遗忘的角落里。缺少女足市场化的智慧,缺少女足青少年发展规划,缺少打造世界第一联赛的魄力,所以女足只能靠世界杯每四年(如果次次都可以冲出亚洲的话)被关注一回。

  如果没有世界杯的绽放,女足姑娘还要生活在被大众遗忘的角落里。偶尔从体育版找到存在感,也是因为“史上颜值最高女足”的噱头。

  但世界杯超出预期的发挥,让女足勇上头条,大众被她们深深打动。人们赞叹王丽思的细腻技术,王珊珊的巾帼英姿,王飞一夫当关的气场,韩鹏头破血流的拼搏,而队长吴海燕一夜之间成为无数球迷心中不容亵渎的女神。

  女足的天然优势,就是她们有男足作为参照物。男足技术糙、配合差、缺乏敬业精神和拼搏意识,与之对应,男足的负能量变成了女足的正能量。最关键的是,她们性价比极高,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女足球员月工资3000与男足国脚动辄6600万的转会费形成巨大反差。

  善于消费女足的媒体,都会用各种方式渲染,帮姑娘们哭穷,比如没钱购买防晒霜,比如消费不起外国卫生巾。女足生活越窘迫卑微,越能凸显男足的奢侈无能,这样一来,新闻报道才有煽动性与戏剧性。

  球迷们把对男足的愤恨转化为对女足的热爱。继中国女排后,人们又找到了一支可以承载爱国情愫,抒发民族自豪感的三大球队伍。与被称作国魂的女排和被批成国耻的国足相比,饱受低估与冷落的女足更能刺激我们的泪腺。

  于是,朱军、余秋雨式的煽情泛滥成灾,大家都觉得以前委屈了女足,痛斥足协“周扒皮”,呼吁给姑娘们涨工资。殊不知,女足薪水上不去的罪魁祸首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大众习惯性的漠视,让女足少有人问津,自然也就匮乏市场垂青与物质回报。

  有意思的是,唯独足协官员被剥夺了煽情的权利,蔡振华的泪水非但没能邀买人心,反倒招致“别整虚的”之类一片吐槽。中国前首富宗庆后看准网络舆情,许诺奖励女足100万,旋即就有大批网友表示,要买一箱娃哈哈,就像喝恒大冰泉来支持恒大俱乐部一样。

  当年孙雯那批老女足夺得世界亚军,被赋予“铿锵玫瑰”的美丽诗意称谓,其受追捧程度一度超过女排。但随着女足黄金一代隐退,球队战绩急剧下滑,大众又把凋零的玫瑰忘得一干二净。

  所有人都在炮轰奥运战略和锦标主义,鲜为人知的是,国家体委当年坚定走金牌功利路线,恰恰是被民众舆情逼的,人们怀揣强国梦,对于金牌极度饥渴,以至于要求兵败汉城的李宁自杀谢罪。低谷时不闻不问,荣耀时煽情哭泣,针对女足如此的伪善风气只会促使足协愈加急功近利捞政绩、愈加违背足球内在规律。

  其实,女足打进世界杯八强算不上惊天动地的壮举,她们之前没遭遇到任何强队,只是长期的弱势拉低了球迷的期待值。随着女足惜败美国被淘汰,在一片惋惜之中,沸腾的民情也会随之很快冷却。

  缺少女足市场化的智慧,缺少女足青少年发展规划,缺少打造世界第一联赛的魄力,所以女足只能靠世界杯每四年(如果次次都可以冲出亚洲的话)被关注一回。

  大公体育特约评论员 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