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弦子腔

2015/7/14 10:04:52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弦子腔形成年代无确切考证,大致时间是清代中期从河北一带传入大同。[大腔]舒缓低沉,多用于叙事;[下调]速度较快,用于男女对唱;[数腔]激情奔放,[娃子腔]明快热烈。弦子腔的传统剧目大约有四十多个,其中有袍带戏、生活戏、神话戏等,深受雁北地区民众喜欢。

  中国网 山西(微博) 综合编辑   在大同老年人的记忆里,有一种神奇美丽的地方戏曲,它出现在各种类型的庙会和祭祀敬神活动中,起着非同一般的带动作用,在它之后,才轮到其他戏曲上场,正所谓“弦、罗、赛、梆 ,敬神相当;秧歌、耍咳,请神不来”。这种地方戏曲就是弦子腔。

  弦子腔形成年代无确切考证,大致时间是清代中期从河北一带传入大同。在河北民间,弦子腔被称为“丝弦儿”,传入大同后,民间艺人们结合本地方言和其他地方戏曲,对其进行融合改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山西北部地方剧种。

  弦子腔音乐有唱腔音乐和伴奏音乐两部分,传统乐队分文、武两场,文场由大胡、笛子、四弦三大件组成;武场由鼓板、手锣、大锣、大小镲组成,有的地方还配备了梆子。弦子腔的基本唱腔有[大腔]、[下调]、[数腔]、[娃子腔]。[大腔]舒缓低沉,多用于叙事;[下调]速度较快,用于男女对唱;[数腔]激情奔放,[娃子腔]明快热烈。

  弦子腔的传统剧目大约有四十多个,其中有袍带戏、生活戏、神话戏等,深受雁北地区民众喜欢。然而,在众多地方剧种里,弦子腔是最先衰落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来自其他地方戏的冲击和弦子腔自身的保守是导致其没落的内外原因。民国年间,大同市的各路地方戏都已十分成熟,特别是北路梆子走红,对弦子腔的冲击尤为明显。面对外部环境的改变,弦子戏艺人不能因时而动,艺术上较保守,表演守旧,渐渐失去观众,加之长期无专业班社和专业演员,半农半艺的演员们无暇顾及提升表演技艺,改良演唱形式,最终使弦子腔告别繁华舞台,成为回响在桑干河两岸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