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西游降魔篇》,《让子弹飞》后,我谈得上很喜欢的华语片,数来数去也只有《西游降魔篇》和《一代宗师》。《一代宗师》被讴歌次数略多,王家卫的电影一向留白多,给了文人墨客影评人豆瓣青年们可发挥的空间。而《西游降魔篇》实在是无甚可写,因为剧情太饱满,饱满到——想来想去都无处下手,也就只能拿来和当年的《大话西游》相比较了,但是那部后现代无厘头巨作,难道不是已经解构过度了吗?
靠着当年那几部无厘头巨作,刘镇伟至今仍在炒冷饭吃,还吃得津津有味。神奇的葡萄榨不出葡萄汁儿了。而周星驰,还在往前走,兢兢业业的经营着喜剧之王这个很有前途的名头。
《西游降魔篇》的笑料不用我多说,看过的都知道,还是周星驰传统那一套:台词写得很满,把最好笑的台词用最严肃的方式说出来,节奏感非常轻快,聪明人揣着明白装糊涂还一揣就揣到底,现实和理想之间那天差地别的落差……
如果只是这些,那么《西游降魔篇》和任何一部李力持导演的周星驰主演电影都相差不大。要到了最后,周星驰翻到喜剧的背面,我们才看见他真正要说的是什么。小人物们,怀揣着一点善良的希冀,想要靠着一己之力让自己让他人都活得更好点儿,沙僧、猪八戒、孙悟空成妖,都不是存心积恶,只是一个偶然,把原本的稀疏平常甚至大慈大悲,变成了一腔恨。这恨,又要靠空泛的普度众生这大概念来稀释掉,于是最后失了爱人的唐僧,带着被降服了的沙僧、猪八戒、孙悟空走上了茫茫取经之路。
《西游记》大约是周星驰的圣经,由始至终他都在那玄幻而空茫的信仰之旅上徘徊。就如同张爱玲着了《红楼梦》的道,特吕弗一辈子念念叨叨要像他偶像希区柯克一样在故事里面埋悬念……当一个创作者,对于一个题材过于执迷时,便能够从中读懂他的执念来自何方。大约也实在没有比《西游记》更符合周星驰气质的故事了,拆开来看每个章节都如此荒诞,但合起来看却是宁静,祥和,隽永,以及无奈。
周星驰电影里最出名的角色,都是那些小人物。而他赋予这些小人物的是运气,刮奖中五百万是运气,遇见个天菜似的姑娘拼命追最后吃到了是运气,谁也不看好的窝囊废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运气……对于小人物来说,有运气已经足够在电影结局时大团圆吐气扬眉。但运气改变不了命。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苦海翻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这歌词儿是唐书琛写的,卢冠廷的老婆,靠《董夫人》就能够名垂影史的唐书璇的堂妹(在这里废话一句,有兴趣大家可以去看看唐书璇的《再见中国》,窃以为比名声赫赫的《董夫人》要有意思)。《西游记》在周星驰这里,就是这么个意思,使命也是命,而命的尽头,天知道,人不知,人亦不可违。只能铁了心,一路向前行。
他甚至为此精心打造出了一门面的精致来。《西游降魔篇》看似场景皆破败,要仔细看,才看得出那其中粉饰的意思来,为雕琢那残破花的功夫,不见得比王家卫为了拍宫若梅童年种了一院子梅花要花得少——到了最后梅花的戏全剪掉。周星驰很努力的,每拍一部,就要往前站一点。《大话西游》时刘镇伟营造的大漠风沙中土匪美人一锅乱炖风格当年简直备受差评,到了这个大家看惯了宁浩式的洗剪吹的年代,唉,宁浩是真的洗剪吹的,现在大家反而觉得周星驰营造出的残破很亲切。但我却觉得那残破就是为了最后茫然不知所措的大结局所塑造的,断肠人走天涯。如果不为世间俗世所创,谁愿意从此洗净心肠一心遵循信仰找寻人间大爱,去面对黄沙万里、群妖出没的恶劣前路。
倒也不为了段小姐的死,桥段再煽情,那也简直是微不足道的。眼泪所为只是——鲜花虽会凋谢,但会再开……或我应该相信是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