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片的误区。大片,是许多中国电影导演的梦。但什么是中国大片?却存在某些观念上的误区。如在有些出品方和编导眼中,所谓“大片”,一定要高科技、大制作、“国际范”;大明星、多国演员、好莱坞制作团队,一个都不能少,在类型上也倾向于科幻、警匪和动作片。这就使我们的创作出现了某些偏差。例如这个跨越660年漫长时空的有关一幅元代名画故事,故事里有画家、有皇帝、有收藏家,也有民众,他们穿着不同朝代的服装,生活在不同历史环境中;在情节上,有作画、买画、藏画、辨画、火中夺画、名画南迁,曲折跌宕,颇富戏剧色彩;而透过这一系列人物和情节,则可反映出我们民族自古以来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又可通过一幅名画的合璧,折射出人心的“合璧”,表现两岸人民同宗同源、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这是一个多么宏大的主题,其文化意义远远超过一个俗套的“夺宝”故事。可以说,这是一个影视创作的富矿,值得电影人去努力挖掘。
只不过,这样的故事可能不如《天机·富春山居图》那样紧张刺激,夺人眼球,最终创造票房奇迹。但我们不禁要问:难道除了卖座赚钱,我们的编导就没有更高追求了吗?还有,除了这样的“动作大片”,其他类型的电影就不能拍成“大片”吗?抛开好莱坞模式,完全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就不能拍出“大片”吗?从理论上说,这是完全可能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个说法有它一定的道理。华语片中目前唯一一部问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是李安的《卧虎藏龙》,美国人看中的不是别的,正是中国的功夫,它与京剧、太极拳一样,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实际上,中国画也应当借助电影这种大众文化形式传播出去,让世界人民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