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许冠杰歌曲百听不厌  回味一代歌神的巅峰生涯

2015/9/16 14:35:49 作者:O2-xujia… 来源:女物娱乐网
许冠杰,昵称“阿Sam”,香港歌手、演员,1948年9月6日出生于广州西关,在香港乐坛被尊称为“歌神”、“香港歌王”、“香港流行音乐祖师”和“广东歌鼻祖”。

音乐成就

60年代的粤语歌曲

60年代的粤语流行曲,便被视为"不高档"的东西。要听音乐,就要听英文歌: Bob Dylan,the Beatles,Peter Paul and Mary等等。也有本地的歌手唱英文歌,例如Teddy Robin,Joe Junior一类。要更上等的,便去听粤曲,看大戏。虽然当时还有陈宝珠,萧方方这里偶像,大唱粤语流行曲。不过,其影响力真是太小。为甚么会是这样?

香港,一个被西式社会文化涂毒了的社会。英文流行曲便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人性: 当权者为英国人,老外横行,说说英文便自以为位高一等,听英文歌也理所当然被视为"高级娱乐"。一个个你又哼,我又唱,好像这样便能提高一点自身地位。

70年代,一群本土出生的孩子长大了,他们开始去发掘自己的艺术方向。文化艺术也就在这时开始发展。书读得比较少的,便投身社会,成为了劳苦大众,也是70年代的特式之一。

文化源于生活 

既然70年代劳动一口众多,自也形成了一个大圈子。能够得到这群大众共鸣的,自然非许冠杰莫属了。

许冠杰许冠杰的歌,有著很鲜明的西方流行曲节拍。歌曲结构方面,也跟西式乐与怒差不多。开首是令人注意的前奏,跟著最g.c的主题副歌。有时加入了一种"call-and-response"的风格 -- 同样的节奏出现两次,一问一答。音乐方面,除了其招牌木结他外,有不少歌曲都配上强劲明快的节奏,背景的鼓声成了重点,带著整首歌向前移动。还有不能少的,就是新的录音效果加上电结他一类的新乐器,更令其接近西方的乐与怒。这种西方文化,正是年青一代想要的。

除了音乐,其关键之处在于歌词。浅白易明的广东俗语,新鲜好玩,朗朗上口。内容基本上是香港人的生活,怎会有人不明白。他不但唱市民一般的生活,也加上讽刺,这恰恰击中了劳苦大众的心声: 受了苦头无处发,现在有人大唱他们的不公平待遇,当然是一个爽字了得。当时仍有很多人是文盲,听到这种亟其亲切的歌词,自然便能跟著唱。很快,许冠杰便成为广大市民的偶像。

生活之歌

若要数许冠杰的名曲,最有代表性的,自然属于他那些反映香港市民日常生活的歌曲了。没有人反对,他的情歌,温婉动人。但是要数到仍然能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生活之歌"。

如果要找一首歌来代表许冠杰的话,不少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急流勇退"是许冠杰的杰作之一,还记得那歌词: "名成利就人人想拥有",一开始便引起所有人的共鸣;"同舟共济"里面更是不少人的愤恨:"实在亟不愿,移民外国做逮菜斟茶";"浪子心声"更是所有人的心声"难分真与假,人面多险诈"。不过,说到最终亟的,还能成为话题的歌 -- "半斤八两"。

除非阁下是未曾到社会工作过,或是出生于大富之家,还要给家人纵坏了的,不可能不会体会不到这首歌的精华所在。没有一首歌能如此代表香港这个阶级主义的社会,也没有一首歌能拿到世界各地那里都合用的。其讽意味之高,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不是那种无病呻吟,或是十几句粗言秽语的合成物,去骂一些自己跟本不知道也不认识的事。

全曲歌词跟本没有半句废活,每一句都是精华,生动精彩之亟。边骂边唱,又自怜自苦一下。许冠杰一开首就唱: "我地呢班打工仔",是用第一人称去唱,绝不是"我可怜你",置身事外,而是使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通街走直头系坏肠胃",道出了当时劳动阶层的辛酸。其辛勤工作,换来的却是"最弊波士郁D发威(癫过鸡),一味系处系唔系乱黎吠",是70年代小市民贫苦又惨情的晶结所在: "嗡亲加薪块面拿起恶睇(扭下计),你就认真开胃"。有钱就横行,当工人是奴逮,一副嘴脸真够你受了。做得多,人工少,还能怎样? 不喜欢的大可"够姜渣鎗走去抢",这完全是自嘲自怜了。少年人读到这种形容得有声有色的歌词,大概就只会捧腹大笑,他们可曾想到,今天的富足,是他们父母当日的辛勤,受尽了气结果?

人民歌王

许冠杰,香港歌、影、艺的红人,他的传奇横跨三个十年。他是现代香港广东歌曲之父,带动香港唱片/演唱会的发展;他对歌曲创作热诚为后人所鉴;他是自作自唱的先驱;他的电影屡次创新纪录。许冠杰,香港乐坛的大哥大,创作了无数流行一时的歌曲, 开创了广东歌曲潮流。

在唱腔方面,这位粤语歌的巨匠是典型的民谣唱法,不加任何修饰的原声,简单自然,流畅动听。——而这位大师的真正非凡之处,还是在于他的作品的独创性。他的作品截然分成了两种风格:雅致文人式的与市民世俗式的,可谓真正的雅俗共赏。前者往往造辞精巧,一派古典风范;而后者却完全以最世俗的广东俚语来写,生动幽默,活力十足。但无论哪种风格的内容,经过他那充满旋律性的脑袋一点缀,立即传唱到街知巷闻,风靡不息。

而两种风格的作品当中,尤其是后一种,有着非凡的独创意义(古典风格的那一部分,虽然出色,但有一代古典大师顾嘉辉在旁边辉映,还是显得小家碧玉了一点),最能写出许冠杰那种风趣,平和,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人生本色;在运用民间语言方面,他在华语流行乐坛是一代大师,天才闪耀,无人能及。他的感情扎根于人民之中,用有血有肉的民间语言,写尽民间的生活百态,囊括了柴米油盐,工作爱情,辛酸快乐;而这些歌的背后,又有一种特有的幽默,乐观,凡事适可而止,不过分强求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历来注重世俗生活,不喜欢做官,有钱也喜欢藏着偷着乐的广东人中特别明显——他确是最了解广东人的一个音乐家!放胆说一句,只要粤语一天不亡,他的歌就不会停止传唱。

许冠杰被誉为香港当代流行歌的鼻祖,他创造的以香港口语演绎法开创了香港本地歌曲的新纪元,对粤语歌的推行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许冠杰1974年推出的首张粤语专辑《鬼马双星》揭开了香港当代流行乐坛的序幕,1976年“买到要抢”的经典大碟《半斤八两》标志香港粤语流行歌的市场正式形成。 许冠杰是缔造当代香港流行歌的最大功臣,也是这个流行乐坛的第一位天皇巨星,许多后辈歌手都自称是在阿SAM的歌声中长大的,视阿SAM为偶像。 在许冠杰的影响下,大批歌手转而唱起粤语流行歌,同时另有一批新秀崛起,香港乐坛的春天从此到来。

电影成就

1973-1993年,许冠杰一共主演了22部电影,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 前期电影: 指的是73-74年初涉影坛的四部影片《马路小英雄》《小英雄大闹唐人街》《龙虎金刚》和《绰头状元》。其实嘉禾签下许冠杰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对抗邵氏,因为其兄许冠文在邵氏拍了几部叫卖又叫好的佳作如《大军阀》等,嘉禾见状只有把当时在歌坛小有名气的许冠杰招入麾下。一开始并未受到重用,《马路小英雄》《小英雄大闹唐人街》主要是说一对流浪的孤儿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正义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走的是喜剧路线,所以在票房上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均位列其年前十位,许冠杰为第二主演,表演尚显稚嫩,远没有主演上官灵凤出彩。《龙虎金刚》则是一部动作片,情节设计较老套,不怎么吸引人,唯一能引起人注意的是许冠杰与张艾嘉的首次合作。《绰头状元》是这一时期唯一一部能吊起人胃口的影片。许冠杰首次担钢第一主角,把一个富有正义感的骗子演得活灵活现,票房成绩也不俗,名列1974年第六位。纵观他的早期影片,主要是在磨练演技,并基本定型了自己的电影路线—喜剧。

(二) 鼎盛期1: 这一时期的电影为许氏兄弟(许冠文,许冠英,许冠杰)合演的五部电影《鬼马双星》《天才与白痴》《半斤八两》《卖身契》和《摩登保镳》。话说1974年初许冠文由于不满邵逸夫的自己剧本的冷落,转而投向嘉禾,第一部作品《鬼马双星》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惊香港影坛。该片主要描写许冠文,许冠杰两人以赌为生,中间夹杂大量搞笑,打斗情节。当时的香港人并不富裕,靠赌发财的剧情正好迎合了当时许多人的心理,票房大获全胜,破了香港电影的最高记录,是当年第二卖座影片的两倍。影片风格轻快爽朗,拍得相当有趣味,笑料颇多,富于戏剧性冲突,没有什么冷场,为当时港台两地为数不多的成功喜剧制作之一。本片在人物塑造方面一改喜剧人物过份小丑化的形象,许冠文饰演的大老千和许冠杰饰演的小骗子基本上与常人无异。这两个性格相反的人物搭对在一起,自然会产生不少冲突和妙趣的事…… 由于《鬼马双星》的极大成功,许氏兄弟在第二年推出了《天才与白痴》,依然是关于骗人的搞笑情节,只是把地方改在了精神病院。虽然本片也为1975最卖座之电影,但个人认为它却是许氏兄弟片中最差的一部,估计是由于时间较紧,仓促推出的缘故,许冠杰在片中饰演一位男护士,表演一般。可能由于《天才与白痴》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成功,许氏兄弟呕心沥血,演出了香港电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影片《半斤八两》,位列上世纪百大港片第二位,仅次于《英雄本色》。片中许冠文尖酸刻薄,许冠杰的老实英勇和许冠英的傻里傻气结合在一起,把一个侦探社发生的故事演绎得让人捧腹不已,被誉为20世纪香港最具讽刺的电影。许冠杰的表演十分出色,和许冠文不相上下,许冠文自踏入影坛之后,片片卖座,有“冷面笑匠”之称,又是金像奖首届影帝,所以这是很难得的。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