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对中美科幻电影都有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他指出即使是在科幻产业如此发达的美国,科幻电影和文学发展的差异也非常大,可以说美国的科幻电影已经背离了科幻本...
张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拍出来再说
张冉认为,自己对小说改编的要求并不高。各从业人员可以改编小说来赚钱,但是一定要认真地表达一些科幻的东西。比如有一些快消游戏不需要严密的庞大的世界观,很多时候只是借个壳子来盈利,实际上与科幻无关。
具体到自己小说改编成电影上,首先是改动过程中有一定话语权,不要太走样。其次是如果一定要有改动的话也可以有一些容忍,毕竟作为作者还是想看到自己的作品拍出来,至于拍的如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拍出来再说”。
讲谈社:动漫电影是圈外人和科幻迷之间的桥梁
讲谈社即将把刘慈欣小说《超新星纪元》改编成动画,半年前把科幻和动漫结合起来还很难想象,站在却已经有了诸多尝试。中国动漫市场的主流年龄层是12-18岁。动画针对儿童较多,漫画的表现类型和类别非常丰富。日本很多都是带有科幻元素、奇幻融入科幻或者泛科幻,并不是纯粹的科幻漫画,不像中国还有软科幻硬科幻。相比而言,真正的科幻漫画更关注人类的未来,这一点在国内有非常好的沉淀。
漫画作品是通俗读物,内容也不需要特别高大上,现在雨果奖等国际大奖等都拉高了年龄层,开拓成年人漫画市场是很有可能的。事实上,漫画对动画、电影的呈现也有很多的帮助,从漫画改电影是非常容易的。动漫和电影应当成为圈外人和科幻迷之间的桥梁,把小众的科幻普及到市场上去。
中清龙图:科幻在未来一定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
中清龙图透露,七月份的时候上线了一个卡牌类科幻游戏,然而新用户的导入很困难。现在科幻题材很热,但是真正去看的人并不多,正如很多人就是在热点的时候知道三体,但是未必看过。但是至少现在资本愿意进去,对未来的科幻产业发展是有帮助的。
中清龙图依然对科幻游戏充满希望,游戏业的地域性不强,先天性地就面对全世界的市场,其他题材的推广都会受到地域文化的限制。而科幻是无国界的,科幻在未来一定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对于游戏产业来讲,科幻只是类型上的差别,游戏最重要的是表现力,强调互动性,也非常看重世界观和架构,所以游戏的进入门槛虽然比文学和影视要高,但却是最能体现科幻精神的,科幻游戏的未来就存在于人类对未知和超现实的渴望中。
科幻产业论坛现场
随着科幻出版热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开始涉足科幻出版。此次论坛上,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在内的多家出版社同科幻世界杂志社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科幻文学的进一步繁荣提出了有益的见解。在科幻文学现状和培育新作者方面,各大出版社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正在做的努力。
人民文学认为,作为出版方,应当打造多层次多角度的发表平台,给作者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作者不要好高骛远,要从短篇,中篇小说开始写起,不断打磨自己的写作技巧。
新星出版社则对科幻文学的发展充满希望,“这是科幻文学发展最好的年代”。从需求方面来看,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科技从业人员人数的增加,国民对科幻文学的阅读诉求也必将增加。
清华大学出版社谈到了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关系,电子书和纸质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更多时候电子书是纸质书的补充,很多不会去买纸质书杂志的读者通过电子书阅读科幻作品,了解了科幻文学,这样科幻读者的队伍将不断壮大,这对整个科幻文学的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她表示清华大学出版社也与果壳等合作,通过征文,出版短篇小说集等方式,推动科幻文学的发展。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