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摩登时代影评 致敬大师卓别林

2015/10/6 16:09:22 作者:W1-chenc… 来源:女物娱乐网
《摩登时代》结尾时,是一条洒满阳光的大道,夏尔洛和伊莎贝尔携手远去的背影给了我们一种圆满。但我还是想问一句,他们能走去哪里呢?工作依旧不好找……

1936年2月5日,《摩登时代》在美国纽约首映,影片反应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工业因为大量使用机器带来的工人失业浪潮。影片开始时主人公夏尔洛在不断加快的传送机器上被弄得精神失常,以至于看到所有的圆形的东西都忍不住想用钳子拧一下。他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饭机器”不住的抽打,被送进疯人院……接下来他失业了,他加入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中,被误认为群众运动的领袖而被投入监狱。他发现唯一不用为生活操心的最好的地方竟然是监狱,为了重进监狱,他不惜替人顶罪。当然结局还是一贯的好莱坞模式:夏尔洛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助的女孩的爱。最后男女主人公携手并肩,向着朝阳走去。
《摩登时代》的时候,正是三十年代资本主义走向垄断的时代,机械大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向少数垄断财团手里集中。随着这场工业和社会变革洪流到来的是大量沦为机器工业文明附庸的无产阶级,在技术革命的旋涡中迷失,然后成为这个机器社会生产线上的螺丝钉,微不足道,随时可以被无情抛弃。《摩登时代》中,卓别林被卷进了巨大的机器,在机器的力量前无所适从,在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滑行,浸透了苦涩的笑料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摩登时代》是一部喜剧,却看得人想哭。忘记是谁说的“幽默和搞笑的最大区别在于笑声的背后是否有眼泪”。大浪淘沙后,有些东西留了下来,它自然有留下来的原因。看卓别林的电影,总会让我想到周星驰。虽然批判的声音此起彼伏,但是这么多年的白云苍狗,华仔还是那个华仔,城城也还是那个城城,只有星仔变为了星爷,成为真正独孤求败的喜剧之王。星仔是中国的,而卓别林却是世界喜剧影坛无法超越的巅峰。拍摄《摩登时代》时,有声电影已然蓬勃兴起。我们很熟悉的,并且奉为经典的《魂断蓝桥》《罗马假日》等就是距离《摩登时代》不久的作品。但是卓别林认为,无声电影通过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更能表现出一个人在机器文明面前的惶惑与无助。
电影很成功,卓别林把小人物在时代漩涡中的苦苦挣扎表现的淋漓尽致。
社会每向前迈进一步,都会把一大批人落在后面。这些人惶惑不安,无所适从。他们是一场喜剧里穿插的那点眼泪,于别人是调剂,于自己却是一生的悲哀。他们被自己所处的时代放逐,贫穷,卑微,受人鄙视……
夏尔洛是20世纪工业时代的放逐者,而中国的农民工则是21世纪的夏尔洛。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一部反应农民工问题的电影,所以只好就事论事而非两部电影相比较了。
所谓的农民工,实际就是农民工人。农民工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农业户口,但从事着非农业的工作;他们生活在城市,但又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的生活。传统意义上讲,他们既不是真正的农民,也不是真正的工人。于是众多的学者们就干脆给了他们一个有概括性的名字:“农民工”、“边缘人”。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批农民涌入城市,与夏尔洛一样,农民工也是社会发展.工业进步带来的副产品。一方面是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大量耕地被第二第三产业占用,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另一方面,随着眼界的开阔,农民对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满怀向往。于是,大批农民涌入城市,他们千辛万苦,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却发现依旧不能为城市所接纳。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在尘土弥漫的建筑工地上高空作业的是他们,清晨冒着寒风清扫马路的是他们,深夜在你家巷口摆馄饨摊的还是他们……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