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
“文化大革命”中,李准是河南省仅次于豫剧大师常香玉的第二号“文艺黑线人物”,曾“发配”黄泛区“劳动改造”。那时,他“夏天戴个破草帽,冬天捂个大口罩”,唯恐被人家认出来。但终于还是“现了原形”。原因是他舞文弄墨为邻居写了一篇悼词。那时提倡破旧立新,农村办理丧事的习俗也发生了变化,既有老的一套,也有新的内容,可谓新旧参半,土洋结合。大概是因为学“老三篇”,学张思德,人死了要开个追悼会,会上要念悼词,而黄泛区曾被人夸张地称为“文盲区”,能写悼词的人不多。李准这篇悼词在会上一读,与死者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大放悲声,痛哭流涕,真可谓“一悼惊人”。从此,四乡八镇都知道“从省里来的老李会写悼词”,来找的人越来越多,有的竟是从百里以外赶来,背着干粮坐等。李准来者不拒,而且烟茶招待,成了“写悼词专业户”。通过写悼词,李准收集了大量的家史、族史、村史、镇史,其中不乏传奇人物,曲折的情节,独特的细节,生动的语言。李准原来并不熟悉豫东农民的生活,这回正好补上这一课。后来他对这些“原生态”素材进行整理、提炼、加工,成为《大河东流去》颇为出彩的重要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