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一直认为自己创作的是流行乐。从校园时代起就渴望着摇滚、爵士和民谣,但那个时候这些音乐被学院派认为难登大雅之堂,即便在今天,通俗歌曲也仍然是不被重视的品类。
学着正儿八经的古典乐,却心系爵士。即兴创作让他从中学时代起便能够养活自己,80年代已坐着飞机往返于福州北京。20岁出头的年纪在李谷一的推荐下进入中国轻音乐团,却旋即发觉体制内凡事论资排辈,缺少发挥空间而选择辞职。有没有一点儿“隔壁家熊孩子”的意思?
“没想到现在学钢琴的孩子和我当年练习的曲目还是一样的,这让我很非常惊讶。怎么能一成不变呢?”谈起现在的儿童音乐教育,林海难掩失望。“我们难道不应该收录一些孩子们更喜欢的乐谱,让他们带着热情和兴趣去弹奏吗?”
坐在剧场中的林海轻摇着头,夹杂着白发的刘海晃动,对现实的反叛都写在了脸上。
“很小的孩子是不适合学习音乐的,当他还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哪儿来的兴趣呢?强制性的练习,只会产生逆反心理。反而将音乐拒之千里。”没有什么比兴趣和热爱更重要。如今林海也并没有要子承父业的意思。
兴之所至——音乐,朋友,酒
林海爱喝酒,并且只在自己的地盘上喝。约三两好友,开一二瓶好酒,感受恣意的喜乐与哀愁。兴之所至,为屋前的宠物作《猫》,为游船上的琴师作《琵琶相》,为北京变换的光影作《流动的城市》。
和林海对话,仿若听他的音乐,你能感受到他的随和沉静和偶尔流露出的飞扬的热情。音乐之外,他低调得近乎平凡。网络上几乎查不到太多关于他的个人资料,走在白马河畔小巷里,他就是个途经的路人。
除了春节之外很少回家的他,这是首次在福建舞台上公开露面。而在福州短暂停留三天后又将离开。也许只有音乐,才是他心底的故乡。
上一页123